小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包括哪些

小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包括哪些,第1张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心理等方面。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心理素质五个部分。

拓展资料:

何谓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以先天遗传因素为基体,在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主体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影响下,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主体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地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俗说,一个人的数学素养好,与说一个人有数学头脑的意思差不多,归根到底是指他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一个具备数学素养的人,不仅仅表现在数学考试中能解题,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表现出是个学过数学的人,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

小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

1、从观念层面考虑,应具备自觉的定量、定量化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指用数学的观点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数感。

定量化数学意识:指人们从实际中提炼数学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用数学计算求出此模型的解或近似解,然后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必要时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实际,最后编制解题的软件包,以便得到更广泛的方便的应用。

2、从能力层面考虑,应具备问题解决的数学素养。数学源于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教学的大众化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力和可以用数学解决的其它问题。简言之,就是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

3、从语言层面考虑,应具备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质。数学既是科学的语言,也是日常生活语言。数学语言是以精确、简约、抽象为特点。它可以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中的复杂关系表述的条理清楚、结构分明。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交流这一手段有助于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充满丰富的交流,可以获得双重效益:一是那些积极参加讨论的学生,在不同的争议中将对数学获得更好的理解;二是如果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听、说、读、写数学的机会,他们将学会数学的交流。

4、从思维层面考虑,应具备数学推理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根据标准要求,掌握比较完善的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 结合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具体说,一个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在他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常常表现出三个特点。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张奠宙教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草案)中的一个界定:即从数学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等四个层次进行分析研究;朱成杰教授《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指出数学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心理健康和劳动技能素质等四个方面。

我国传统提法: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人建议应增加一项“建立数学模型能力”。

美国数学课程标准认为, 数学教育的目标应是具有以下五点数学素质:

①懂得数学价值;

②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

③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④学会数学交流;

⑤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更通俗地说,数学素养就是数学家的一种职业习惯,“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们希望把我们的专业搞得更好,更精密更严格,有这种优秀的职业习惯当然是好事。

人的所有修养,有意识的修养比无意识地、仅凭自然增长地修养来得快得多。只要有这样强烈的要求、愿望和意识,坚持下去人人都可以形成较高的数学素养。

扩展资料:

下面举一个例子,看看数学素养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18世纪德国哥德堡有一条河,河中有两个岛,两岸于两岛间架有七座桥。问题是:一个人怎样走才可以不重复的走遍七座桥而回到原地。

这个问题好像与数学关系不大,它是几何问题,但不是关于长度、角度的欧氏几何。很多人都失败了,欧拉以敏锐的数学家眼光,猜想这个问题可能无解(这是合情推理)。

然后他以高度的抽象能力,把问题变成了一个“一笔画”问题,建模如下:见图右,能否从一个点出发不离开纸面地画出所有的连线,使笔仍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

以下开始演绎分析,一笔画的要求使得图形有这样的特征:除起点与终点外,一笔画问题中线路的交岔点处,有一条线进就一定有一条线出,故在交岔点处汇合的曲线必为偶数条。

七桥问题中,有四个交叉点处都交汇了奇数条曲线,故此问题不可解。欧拉还进一步证明了:一个连通的无向图,具有通过这个图中的每一条边一次且仅一次的路,当且仅当它的奇数次顶点的个数为0或为2。这是他为数学的一个新分枝――图论所作的奠基性工作,后人称此为欧拉定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数学素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568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