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谁堪摘

请斧正2023-02-01  3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选有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词中有这样几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对于其中的“谁”字,教材并没有作注。显然,教材是按照该字的最常见用法来理解了,即指代人的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人”“哪些人,’。按照这样理解,上引词句表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花已凋谢,枝头仅有少许残花,令人不忍去摘。但根据词句的上下文语境来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表现的似乎是菊花全部凋零、满地落英堆积的情景。更为重要的是:堪,意思是“经得起、受得住”,如果把“谁”理解为表示人的疑问代词的话,“有谁堪摘”意思就是:有什么人经得住摘。摘的对象是人了,而不是花。这显然不通。其实翻阅辞书可知,“谁”作疑问代词用时,有两个义项:其一是指代某个人、某些人,相当于‘’什么人”“哪些人,’其二是指代物,相当于,’何”“什么”。《声声慢》中的“谁”字所运用的正是后一义项。《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都举李清照《声声慢》中“如今有谁堪摘”作为疑问代词“谁”第二义项的例句。“谁”字用作指物的“何”,在唐宋诗词中也较为常见。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前面一句是:满地黄花堆积。

出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

原文节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扩展资料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作者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声声慢·寻寻觅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563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