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概念是:
1、指作为社会基本成员主体的劳动群众。
2、一个国家的普通人,区别于少数有特权者。
3、人类。《孟子.尽心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人民泛指人,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
人民意义:
1、人民是个政治概念,具有一定的阶级内容和历史内容,是相对敌人而言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关系。而公民或国民是个法律概念,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它反映一定的法律关系。
2、人民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而公民或国民指一国中所有具有该国国籍的人,不以其是否起进步作用为标志。
3、人民是个集体概念,是众多人的集合体,任何个人都不能称为人民,而公民或国民则可用于单个人。
"人民"一词古已有之。在中国古籍中,人民一般泛指人生,如《管子·七法》:"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也指平民、庶民、百姓,如《周礼·官记·大司徒》:"掌建邦之生地之图,舆其人民之数"。在古希腊、古罗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M.T.西塞罗等人的著作中也使用过人民的概念,但它是指奴隶主和自由民,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
近代以后,"人民"的概念被广泛使用,但往往与公民、国民等词混用,泛指社会的全体成员。当然,更多的是与"人民"一样,它们的意义变得十分模糊,在何种意义下使用,全看有权使用它的人当时的需要。
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人民主权理念里,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人民是集体名词,由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组成。人民来自公民群体是参加政治活动社会人群,这些人群分为统治阶层和非统治阶层。
人民和君主相对,在去君主化,社会民主化伊始丶人民的统治者地位便被确立。人民是一个独立经济体参与政治活动主体人群,人民内部有统治阶层和非统治阶层,统治阶层制宪权源于人民主权丶政党由统治阶层组织,政党有民主参选人提名权。非统治阶层的选举权源于人民主权,在民主选举后,民主官,议分权。以上人民内涵和外延组成人民概念。
人民指作为社会基本成员主体的劳动群众。拼音是rén mín ,是汉语词语。
人,汉语常用字,是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侧面站立的人之形。其本义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又能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生命。“人”亦是汉字部首,常作形符。
民,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只被刺伤的眼睛,表示由刺瞎一只眼睛的战俘充当奴隶,后指平民、百姓。引申指大众的、非官方的、非军事的。也专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或某类人。
出处:
先秦《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九月中旬入钵和国,人民服饰,惟有毡衣。”
明代宋濂《洪武圣政记》:“维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