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第1张

最先提出“冰山理论”的是精神分析流派鼻祖弗洛伊德,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是一座冰山,我们展现出来的、被别人看到的、看到别人的只是浮在水面上的20%,而剩下的80%是隐藏在深水下面,却驱使我们呈现冰山之上部分的根源。探寻个体的“冰山之下”是佛洛依德认为的治疗过程,通过了解自己的前意识、潜意识,来重塑健全的人格。弗洛伊德也根据此理论提出了自我、本我与超我的概念。

萨提亚的治疗模式是融合了多个流派的一种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好上手的一个治疗方法。在萨提亚模式当中,也讲到了一个“冰山理论”,源自精神分析,却不同于弗洛伊德对冰山的划分和释义。

如图所示: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萨提亚将人格的冰山分为了七个层次:

1、行为----应对模式(行动、故事内容)

2、应对方式-----(姿态)

3、对感受的感受---自我价值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伤等等)感受的感受(关于感受的决定)

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

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

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人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意义、自由)

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

冰山理论应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7张纸依次写下那些根源问题。然后依次摆在地上,先让访客站在“个人行为”上,做必要的放松后让他清晰地感觉到目前困绕自己的问题;让他走到“感受”上,问他这样做有什么感受;达到目的后再让他走到“感受的感受”上,问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步骤不是固定的,但是最终要走到“自己”上。这个过程的精妙之处是能让人在了解到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根据自己到底是谁做出选择。

行为背后的冰山探索。萨提亚模式冰山分六个层次,行为、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信念)、期待(期望)、渴望(需求)、自我。

行为过后,对方有应对反应,包含五中模式: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忽视型、一致型。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550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