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台风

什么是台风,第1张

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称为台风或飓风。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

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也就是说热带气旋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

对于台风而言,据《长江日报》报道,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

1、超强台风(16级或以上)最大平均风速大于51.0米/秒;

2、强台风(14~15级)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

3、台风(12~13级)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

4、强热带风暴(10~11级)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

5、热带风暴(8~9级)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

6、热带低压(6~7级)最大平均风速10.8~17.1米/秒。

扩展资料

一、台风多发的时间:

据美国海军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统计,1959年至2004年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台风发生的个数与月份,平均每年有26.5个台风生成,出现最多台风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科学家曾估算,一个中等强度的台风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上百个氢弹、或10亿吨黄色炸药所释放能量的总和。

二、台风山竹

2018年9月7日20时,台风“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9月15日,台风"山竹"从菲律宾北部登陆;15日18时,广东省防总决定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16日17时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17日晚20时,因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风

台风的定义:台风(Typhoon),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32.7~41.4m/s)的热带气旋为台风(typhoon)或飓风(hurricane)。

台风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比较高的海洋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台风常常产生在洋面温度超过26~27℃(60米深度)以上的地区.在温度高的海域内,正好碰上了大气里发生一些扰动,大量空气开始往上升,这时上升海域的外围空气就源源不绝地流入上升区。又因地球转动的关系,使流入的空气像车轮那样旋转起来。当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冷凝成水滴放出热量,这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地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便形成了台风。

台风是发生于热带海洋上空的一种气旋。在一个高水温的暖热带洋面上空,若有一个弱的热带气旋性系统产生或移来,在合适的环境下,因摩擦作用使气流产生向弱涡旋内部流动的分量,把高温洋面上蒸发进入大气的大量水气带到涡旋内部,把高温高湿空气辐合到弱涡旋中心,产生上升和对流运动,释放潜热以加热涡旋中心上空的气柱,形成暖心。由于涡旋中心变暖,空气变轻,中心气压下降,低涡变强。当低涡变强,反过来又使低空暖湿空气向内辐合更强,更多的水汽向中心集中,对流更旺盛,中心变得更暖,中心气压更为下降,如此循环,直至增强为台风。

热带性低气压是发展于热带海洋上的低压系统,在地面天气图上是可绘出封闭等压线的环流,至少有一圈。其英文名称是tropical depression,取首位字母简称td,在地面天气图上只要看到内写td的环流就是热带性低气压,经常有好几个同时存在。热带性低气压是由许多向上发展强盛的对流性积雨云所组成,是由热带海洋上,空气不稳定区内发展的云雨,形成的所谓"热带扰动″开始。热带海洋上气温高、阳光强,阳光照射在海洋上,海水蒸发旺盛,大量蒸发的水汽进入空中,使热带海洋上空的空气既热又湿,常有白色朵朵如花椰菜般的对流云形成,并能发展成非常巨大的积雨云而有阵雨的降落,也就是在气象卫星云图上经常在热带海洋上看到的许多白色云团,称为"热带扰动″。如热带扰动能继续发展,云雨范围扩大,气压值降低,风力增强,并可画出封闭等压线时,就已增强为热带性低气压了。热带性低气压如能继续发展,卫星云图上可看到云区扩大,同时气压降低风力增强,当风力增大到每秒18公尺时,就变成一个轻度台风。如以风级表示,一定要达8级风或以上才能算是台风,要达每秒15公尺或以上即7级风的范围才是台风的暴风范围,所以台风内一定有强劲风力,再加上由发展庞大可降豪雨的积雨云组成,因此,台风范围内除强风外又有豪雨,都会造成灾害。热带性低气压是台风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有了热带性低气压,并不一定都会增强为台风,就像不是所有的热带扰动都会形成热带性低气压一样,只有约四分之一的机率可能成为热带性低气压,也只有约十分之一的机率可能变为轻度台风。热带性低气压的风力通常在每秒15公尺左右,并不很强劲,但对流云可发展到相当强大,而降下大量雨水,故灾害以水灾为主,并可造成极严重水灾。此外,要使热带扰动能增强为台风还要其他条件,首先是这片海域为弱的低压区,周围的气流又有向内汇流的作用,才能使云层容易发展及增强低压漩涡。 另外,高空也要有适合空气向外流的辐散区,使上升至高空的空气顺利向四周散开,并加强上升气流的流动及强度,在垂直方面的风速,高低空间不能相差太大,尤其高空风速不可太强,否则增暖的空气和伸展至高空的云层会被强风吹走,不能形成温暖的空气层及大量的云层,台风亦难形成。还有,积雨云所在的位置,不能太近赤道,一般要在南、北纬5度以上,才有够大的科氏力〈科氏力大小随纬度增高而增强〉使气流形成低气压环流。所以台风要诞生也不容易,必须许多条件配合。台风是一个气压很低的低气压,气流以逆时钟方向向中心旋入〈南半球为顺时钟方向〉,风力从外向内逐渐增强,到中心附近达最强,但中心却是云量稀少、风力微弱,就像浴盆放水一样,水流以漩涡流向中心后从洞口流出,水流愈近中心流速愈快,在中心呈中空现象,台风亦是如此,中心的中空地区称为台风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542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