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下一句是什么?

色母片2023-01-31  26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下一句,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了。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形容处境困难,呼告、求救无门。山穷水尽的意思是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也作“山穷水断”。

山穷水尽造句:

1、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很有道理。

2、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弓折刀尽的地步了。

3、他已经山穷水尽了,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

4、我如今处境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法给你什么允诺。

5、敌人已经山穷水尽了,但还在负隅顽抗。

6、他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幸好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才有钱医治这一身的病。

7、他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幸好得到学校的帮助,才把生活安顿下来。

8、要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是不会低头去求人的。

9、如今已山穷水尽,还有什么好怕?乾脆从摆地摊干起。

10、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寸步难行、举步维艰、步履维艰、左右为难、荆天棘地、进退维谷。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意思就是,自己一个人非常的无助,没有人来帮助你,就算求天地,也无法解决你的问题。一种绝对的无奈。形容处境困难,呼告、求救无门。

寸步难行:形容走路、行动困难。比喻开展某项工作困难重重。也说寸步难移。

举步维艰:迈步艰难,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

步履维艰:形容行走极为困难(一般指老年或有病的人)。《金史·章宗纪》:“年高艰于步履者,并听策杖,仍令舍人护卫扶之。”

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荆天棘地:到处都是荆棘。形容困难重重,障碍极多。

进退维谷:进退都陷于困难的境地。形容进退两难。《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维:是。谷:穷尽,比喻困境。

近义词还有:进退维亟、骑虎难下、势成骑虎、跋前疐后、进退两难、进退迍邅、不上不下、羝羊触藩、半上半下、进退双难、进退失据、欲罢不能、跋前踬后等。

天不应成语指的是呼天不应,向天呼唤求助,但天却不应答。比喻求告无门,无处诉说。

类似的有叫天不应,叫地不闻,俗语,意思是形容人处于困境,无处求助,一筹莫展,走投无路。也形容有理无处说,有冤无处诉。

出处:孙犁《风云初记》三二:“当时的农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才坚决的走上抗日的道路,并且建立了政治信仰。”

《风云初记》,孙犁著长篇小说,从“七七事变”展开故事,表现了抗日战争初期,共产党在滹沱河两岸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冀中劳动人民的觉醒进步和澎湃高涨的战斗热情。作品用饱含诗意的笔触,塑造了许多人物,特别是在抗日风暴中飞跃成长的农村妇女和人民战士。

在冀中平原,紧靠滹沱河南岸,有一个村庄叫五龙堂。1927年,这里曾发生了一次农民暴动。主持这次暴动的是高四海和他十八岁的儿子高庆山。可是暴动失败了,高庆山还负了伤,被迫和一起参加暴动的中学生高翔,离开了故乡。

1937年秋天,日本鬼子侵占了华北。正在人民水深火热的当头,高翔、高庆山接受了党的使命,回到一别十年的家乡,动员群众,组织工、农、青、妇抗日救国会;整编了杂色部队,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这一段艰苦的斗争中,高庆山和高翔执行了党的任务和政策,在人民的积极支援下,终于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击退了日本鬼子的进攻,保卫了自己的家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538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