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称他为左公?

uv镜2023-01-31  40

说说左宗棠其人: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左宗棠年轻时自称“今亮”,即当代诸葛亮,自许“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道光十二年中举,后三试春官不第。太平天国军起,历赞张亮基、骆秉章幕,参与镇压太平军,由曾国藩保举,以四品京堂襄办军务。以镇压太平军、捻军、回民起义“有功”,累官至浙江巡抚,闽浙、陕甘、两江总督,拜东阁大学士,封恪靖侯。曾先后在神州办船政局,设马尾造船厂,制造轮船;在兰州兴办机器织呢局,成为洋务派首领之一。在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时,讨伐阿古柏侵略军,收复除伊梨以外之天山南北各地。新疆平定后,主张加强边防,开发新疆。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抗击法国侵略者。后病卒于福州,谥文襄,后归葬于长沙石门乡相竹村。

再说说为何称左宗堂为“左公”?

在晚清同治时期的名臣中,人们大多喜欢称左宗棠为“左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都是晚清同治时期的名臣。读了许多关于这三人的史料笔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对曾国藩,人们喜欢称之为曾侯;对李鸿章,比较常用的称呼是李傅相,或者合肥相国;而对左宗棠,则大多称之为左公。

曾国藩的爵位为一等毅勇侯,门生以其爵位作为尊称;李鸿章身居文华殿大学士,且掌握北洋实权,官职相当于大清国的宰相,所以下属以其职位作为尊称。

而人们尊称左宗棠为左公,此公既非爵位上的公爵,也非官职上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而是对有德者或有功者的称呼,比曾国藩和李鸿章都要接地气。可见左宗棠在老百姓中的名望和知名度,是高于曾李的。

虽然也有人称呼曾李二人为曾公、李公,也有人称左宗棠为左文襄、左相国,但左公的使用频率才是最高的。

对大清国而言,这几个人都是投身于抵抗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挽救清廷于危亡之际的大功臣,为何在许多人心目中,左宗棠的声望要高于其他人呢?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遇了太多次的外侮。被西方列强踩在头上作威作福,在中国人心中积聚了太多的怨气。

曾国藩和李鸿章虽然内战有功,但在外战方面,战绩却乏善可陈——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的妥协态度,让清议大失所望,而李鸿章汲汲于筹办海军,花费大量经费,最终也是在甲午之战中一败涂地。

在晚清时期的所有对外作战中,惟有左宗棠率军入疆平叛,成功收回百万领土,才让中国人大大地出了一口被欺辱的恶气,也向那些得了“恐洋症”的官员们证明了洋人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左宗棠收复新疆,无论是对清朝还是后世而言,都是盖世的功勋。而若更加深入了解左宗棠当时出兵的背景,则更能体会到这项伟大功绩得来不易。

第一,新疆被阿古柏盘踞之时,朝中有海防和塞防之争。海防一派甚至建议,可以放弃边塞的土地,集中力量防守东面的海洋。最后是左宗棠力排众议,坚持要出兵新疆,收复失地。

第二,尽管朝廷同意了左宗棠的建议,但国库空虚,拿不出太多钱来。结果出征的军费,还是靠左宗棠自己想办法找人举债借回来的。

第三,左宗棠举兵出征时,已经是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军旅生涯艰苦,且边疆地理气候环境恶劣,许多人都怀疑左宗棠是否还能担任主帅之职。为了打消部下的疑虑,左宗棠命令带上一口棺材西征,表明不复新疆誓不还的决心。

可以说,如果当年没有左宗棠的积极争取和舍命作战,我国西部边陲的百万国土,如今已不复存在了。

赵公指的是晚清收复西藏的赵尔丰。左公指的是晚清的左宗棠。赵尔丰(别名:赵季和,1845年-1911年12月22日),字季和[1],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盛京将军赵尔巽之弟,清朝大臣。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赵公和左公指的事迹

晚清时期有中兴四大名臣,其中左宗棠一般评价最高,被人们尊称为“左公”,其缘由正是左宗棠在清朝衰弱的背景下,仍收复了新疆,保住了中国的一大块领土。左宗棠的功绩值得彪炳史册。

但晚清时其实还有一个人,平定了西藏,收复国土不比左宗棠小,在历史上的评价却很低。这个人,就是赵尔丰,被人们尊称为“赵公”。

他们保卫了祖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他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谥号文襄,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532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