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为什么叫马路

“马路”为什么叫马路,第1张

马路”是由碎石铺设的,路中央略高而且光滑平坦,这样利于雨水流淌到路边,不影响交通。后来,人们用沥青铺涂在上面,称之为“柏油路”。但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叫“马路”。“马路”既然不是“专供马走的路”,那么,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在18世纪中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改善当时的交通运输状况,特别是陆路交通。为此,苏格兰人约翰·马卡丹发明设计了上面所说的“马路”。由于“马路”的出现使得英国不仅水路畅通而且陆路也很便利,这样,为迅速发展英国工业和贸易往来提供了方便条件。人们取这种路的设计者姓氏,称这种路为“马路”,以表纪念。

1、按字典的解释,马路是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整的道路。当然,并非所有的路都叫马路。有大街必然有小巷,而马路只是比较宽大的通路的一个俗称。

2、马路,古指可以供马驰行的大路。

3、这点其实没有任何人反对,《左传·昭公二十年》:“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是马路一词的最早记录。在远古尧舜时,道路曾被称作康衢。到了西周时期,人们把可通行三辆马车的地方称作路,可通行两辆马车的地方称作道,可通行一辆马车的地方称作途畛,是老牛车行的路,径是仅能走牛马的乡间小道。

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车同轨,兴路政,最宽敞的道路,称为驰道,即天子驰车之道。唐朝时筑路五万里,称为驿道。秦朝驰道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路面幅宽为50步,约合70米;路基要高出两侧地面,以利排水,并要用铁锤把路面夯实;每隔三丈种一株青松,以为行道树;除路中央三丈为皇帝专用外,两边还开辟了人行旁道;每隔10里建一亭,作为区段的治安管理所行人招呼站和邮传交接处。这些驰道,通俗的说就是马路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501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