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翻译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翻译,第1张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释

选自诚斋集。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现在江西吉水人。宋代人。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赚得:骗得。

翻译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

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解说

莫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常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赏析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宋代·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

独客飘然物外游,江南江北总宜秋。芭蕉昨夜缘何事,和雨和风作许愁。——宋代·高翥《秋日》

秋日

独客飘然物外游,江南江北总宜秋。

芭蕉昨夜缘何事,和雨和风作许愁。爱疏爱淡爱枯枝,已爱梅花更爱奇。江路一年春好处,石桥半夜月明时。蹇驴积雪深须去,破帽严霜打不知。世上非无好颜色,诗人所赏是风姿。——宋代·张道洽《梅花》

梅花

爱疏爱淡爱枯枝,已爱梅花更爱奇。

江路一年春好处,石桥半夜月明时。

蹇驴积雪深须去,破帽严霜打不知。

世上非无好颜色,诗人所赏是风姿。祁连山人天骨奇,十五能运朱屠椎。二十报仇许人死,杀人不数舞阳儿。乡里不见容,官府不见治。猛气奚所托,仗剑归京师。京师杀柄司秋官,假尔爪牙虎豹关。今日尸一逆,明日诛一奸。朝食悖臣胆,暮食凶人肝。龙蛇见血性思改,鸠隼化质身无难。寻师度关陕,弃家入嵩山。只今啖松久辟谷,剑埋三井飞精服。能联弥明石鼎句,能和商颜紫芝曲。客来启关不一语,但闻鼻息声满屋。乌台御史卯金公,群邪胆落称人雄,囊封事毕志即东。谷城丈人有前约,三井洞前寻赤松。——元代·杨维桢《傅道人歌》

傅道人歌

元代杨维桢

展开阅读全文∨ 祁连山人天骨奇,十五能运朱屠椎。

二十报仇许人死,杀人不数舞阳儿。

乡里不见容,官府不见治。

猛气奚所托,仗剑归京师。

京师杀柄司秋官,假尔爪牙虎豹关。

今日尸一逆,明日诛一奸。

朝食悖臣胆,暮食凶人肝。

龙蛇见血性思改,鸠隼化质身无难。

寻师度关陕,弃家入嵩山。

只今啖松久辟谷,剑埋三井飞精服。

能联弥明石鼎句,能和商颜紫芝曲。

客来启关不一语,但闻鼻息声满屋。

乌台御史卯金公,群邪胆落称人雄,囊封事毕志即东。

谷城丈人有前约,三井洞前寻赤松。 ▲

原文: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放过一作:放出)

注释:

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莫言:不要说。

③赚得:骗得。

④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⑤拦:阻拦,阻挡。

翻译: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

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赏析: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空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496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