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留仙写书全文翻译

致谢语2023-01-31  27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是仅仅来自于左史、龙门的文章。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景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大磁罂,里面装者苦茶,而且还拿一包淡巴菰(一种烟),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说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好玩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邹弢《三借庐笔谈》)

蒲留仙写书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二、译文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

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

原文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1)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2)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3),中贮苦茗,具淡巴菰(4)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5)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6)。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7)。故(8)笔法超绝。

(1)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2)

尤:

格外,十分。

(3)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4)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5)或:或者。

(6)已:止,停止。

(7)蒇(chǎn):完成。

(8)故:所以,因此。

译文: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

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

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

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邹弢《三借庐笔谈》)

因为他在写作的前期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素材资料,而在写作的时候所处的环境是非常僻静的,我相信大家在独处的时候都会天马行空的想一些东西.蒲松龄之所以笔法超绝,我认为完全在于他超群的想象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489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