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先生。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先生—最历史悠久的尊称,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春蚕—最纯挚的称谓,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
老师又作教师、师长、导师等,是一种职业,古已有之,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员,有各种教育类型,班主任也为老师之一,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有能力的人。
对老师的尊称有师长,先生,夫子,教员,慈母,教练,教书匠等等。“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我国自古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在古代,教师一直是备受尊重的职业,汉武帝便是一位尊师的贤君。据《通鉴·汉纪三十九》载,有一天,汉武帝到东郡巡视,顺便去看望自己做太子时的老师。
老师、教书匠、先生、教员、园丁、蜡烛、慈母、春蚕。
老师最初是宋元时期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后指学生特别对老师的尊称。自明清以来,教师一般被称为“先生”。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辛亥革命的老前辈何自元、邱凤家,把西学引进中国,建立了新的学校。此后,他们开始在《学生行为规范》中将“教师”一词定义为“教师”。
然而,从国民政府时代开始,大多数学生按照惯例将“先生”改为“老师”,并一直沿用至今。
注意事项:
《教师法》第7条明确规定了教师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表达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
4、按时领取工资,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和寒暑假;
5、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课程或其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