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哪几朝古都

河南是哪几朝古都,第1张

郑州,洛阳,开封,安阳。据考古发掘和史籍记载,自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周)、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共计12个朝代,94位帝王,历时1337年,在洛阳建都。

公元前约21世纪,夏帝太康曾建都斟寻那(今洛阳东二里头) 。夏帝履癸(即夏桀),也建都洛钠, 史书载桀所居“左河、济,右太华,前伊阕(龙门),后太行”,这正是洛阳所处的位置。

公元 770年(东周平王元年),平王姬臼为避西戎的侵扰从镐京迁都洛阳,史称“东周”。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灭新莽即帝位,建都洛阳,并改洛阳为雒阳。

九朝帝都(夏朝、商朝、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洛阳。 后梁、后唐、后晋等,不能帝称,四分五裂诸侯割据称王矣。

扩展资料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十三朝古都洛阳、濮阳等古都,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

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之说,有商汤、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范蠡、商鞅、苏秦、吕不韦、李斯、贾谊、张衡、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李贺、岳飞等历史名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河南

河南洛阳是13朝古都。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

截至2019年3月,洛阳市共有龙门石窟、汉函谷关、含嘉仓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2019年末,洛阳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82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30处。洛阳市有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日活动 。

地形地貌

洛阳市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邙山、青要山、嵩山等多座山脉。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东秦岭褶皱系。地势西高东低。有伏牛、外方、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脉。伏牛山海拔1500-2000米;外方山为伏牛山分支;熊耳山为伊、洛河分水岭;崤山海拔1200-1800米,境内最高点为海拔2212.5米的伏牛山主峰老君山。

以上内容参考 洛阳政府官网-魅力洛阳

河南是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魏,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后期)的古都。

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气候特征

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

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时,全年无霜期201~285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461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