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和钞的汇出方式不同:汇和钞一般是指外币存入银行后的两种不同形态。钞是可以存入取出的,汇不行,只能兑换成钞才可以取;但汇是可以像汇款一样汇往国外的,钞不行,一定要兑换成现汇。
汇和钞的价值不同:汇只是一种账目,是一种结算方式产生的名词;而钞确实是实物货币,比如说纸币或者硬币。
显然汇要比钞更方便,如果将同样多的汇和钞换成人民币,汇换取的人民币更多,而钞往往要比汇略低一些。
拓展资料
汇率,指的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具体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上升,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下降,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2020年7月9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收复7.0关口,重回“6时代”。2021年,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4515元人民币,比上年升值6.9%。
汇率波动形式
汇率的法定升值和法定贬值
个别汇率变动与一般汇率变动
真实汇率变动与市场汇率变动
汇率的高估与低估
波动形势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2年10月2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2485元,1欧元对人民币8.0818元,100日元对人民币7.8509元,1港元对人民币0.8062元,1英镑对人民币10.055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6.4784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6.2629元,人民币1元对0.4840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5.0085俄罗斯卢布。
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报6.3729,上调204点,上一交易日中间价报6.3933,在岸人民币上一交易日收报6.3781。
波动常态
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不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要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应当长期坚持。在这一汇率制度下,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
关键是管理好预期,坚决打击各种恶意操纵市场、恶意制造单边预期的行为。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应积极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状态。
在概念上就有明显区别:现钞通常指外币(如美元)的钞票和硬币或以钞票、硬币存入银行所生成的存款;现汇主要是指以支票、汇款、托收等国际结算方式取得并形成的银行存款。银行收入外币现钞后要经过一定时间,积累到一定数额后,才能将其运送并存入外国银行调拨使用。在此之前,买进外钞的银行要承担一定的利息损失;将现钞运送并存入外国银行的过程中,还有运费、保险费等支出,银行要将这些损失及费用转嫁给出卖现钞的顾客,所以银行买入现钞所出的价格低于买入现汇的价格。
现钞现汇互换,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一些人因为分不清现钞与现汇的区别,以至于在互换时多支出不必要的费用。银行相关人士提醒,市民在购汇时,如果不能确定购现钞还是现汇,可以将购汇用途告知柜面人员,以确定应选择购汇还是购钞。
拓展资料:
“钞转汇”计算的三种方式
在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中,对外币现汇和现钞还是实行区分管理。像从港、澳、台地区或者境外汇入外汇或携入的外汇票据转存款账户,就属于现汇账户;而境内居民个人把所持有的外币现钞存入账户,这个账户就是现钞账户。
对于办理购汇业务的个人来说,现钞、现汇则是执行统一的价格;但是在售汇或是办理汇兑时,现钞与现汇就有一些区别了。如2012年6月4日下午,中行所公布的外汇牌价,美元(100美元)的现汇买入价为634.93元,现钞买入价为629.84元,现汇卖出价和现钞卖出价都是637.47元。
中行对于“钞转汇”费用的计算方式为外币金额×(现钞卖出价/现钞买入价-1)。我们就以上文中的美元牌价为例,汇款5000美元需要支付的“钞转汇”费用=5000×(637.47/629.84-1)=60.571美元。
工行所采用的“钞转汇”费用计算方式为外币金额×(1-现钞买入价/外币的卖出价)。延续上例,其中需要的“钞转汇”费用=5000×(1-629.84/637.47)=59.84美元(事实上,不同银行的外汇牌价并不一致,为简便起见,本例中采用了统一报价,以下同)。
也有银行的做法是采用固定费率来进行收取。如招行对于“钞转汇”费用的计费方式为按固定费率收取,美元和港币为0.8%,除美元、港币外其他外币币种1%~3%。如外币金额为5000美元时,招行所收取的“钞转汇”的费用就为4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