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与客观的区别为: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引证不同。
一、意思不同
1、主观:不依据实际情况,单凭自己的愿望、偏见(办事)。
2、客观: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不加个人偏见的。
二、侧重点不同
1、主观:跟客观正相反,指被人的意识所支配的一切。比如:人们想问题、做事情,都属于主观范畴。
2、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事物。换言之,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是否知道它、是否承认它...都照样存在的,就是客观的。
三、引证不同
1、主观: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由主观立论,一切真理从物质的经济生活到心灵的精神生活都密切依傍于‘实际’。”
2、客观: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我总得客观点嘛!’ 周仆笑着说。‘我对你们两方面不偏不向。’”
主观是指人的一种思考方式,与“客观”相反。在心理学上指无客观依据的观点,是未经逻辑分析,推算,下结论、决策和行为反应。
客观是一个方法论抽象名词,意识之对象,不依赖精神而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真实存在的,和主观相对立。
主客观:
哲学上,主观是人类意识的观念的内在活动。在概念上,主观不是假,客观不是真。主、客观关系是实践的两面。主观是客观的反映与人行为的规定。客观是主观的对象与决定要素。
所有客观的事物都是可以被“测量”的,不可以被“评估”;所有主观的事物都不可以被测量,可以被“评估”。所谓“测量”,一定是根据事物某种固有的属性进行;所谓“评估”,一定是根据某种先验的价值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