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和客家人富豪比例

潮汕人和客家人富豪比例,第1张

潮汕人和客家人富豪比例:在202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400强中,深圳总共有42个人上榜,其中来自潮汕地区、梅州、河源、深圳、东莞这些地方的客家人有11个人,占比超过26%,这个比例跟1/3有一定的差距。

但除了这些顶尖富豪之外,实际上目前深圳大多数小富豪,比如低于10亿的富豪有很多人确实是来自于潮汕地区,如果把大大小小的富豪统计在内,客家人富豪占到深圳富豪比例至少达到1/3以上。

潮汕的富豪究竟有多厉害?亚洲首富李嘉诚是潮汕人,他们以低调著称,而他们的财富究竟有多可怕?

在胡润2021年全球富豪榜中,有一个叫吴清亮的男人,1420亿元的财富成为了新加坡首富,看名字就知道吴清亮是一个华人,和李嘉诚一样,是一个潮汕籍商人,吴清亮和李嘉诚有颇多相似之处。

但知名度远低于后者,但我们大部分中国人都使用过吴清亮生产的产品,它的立邦油漆可谓是家喻户晓,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立邦油漆是日本品牌,实际上立邦油漆这个品牌是华人吴清亮所创办。

因为立邦吴清亮还与日本公司进行的控制与反控制的股权大战,那么吴清亮是如何从一个潮汕穷小子成为新加坡首富?他如何与日本公司合作成就油漆霸业。

吴清亮的父亲叫吴松昌,是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人,他们一家生活极其贫困,为了能够换得一家温饱,只好远赴南洋打工。

1925年,卢松昌和老婆来到新加坡,在一个码头做苦力,1927年,吴清亮在新加坡出生,一家五口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面。

吴清亮从小在贫民窟长大,周围都是像他一样。穷得叮当响,所以他从来不奢望成为富人。

刚开始,吴清亮,在一个潮汕人捐建的专门学校就读书,作为家中长子,吴清亮要承担家庭的生计。

吴清亮有个姐夫在卖渔网,于是他也跟着姐夫去贩卖渔网,生意虽小,但总是能赚到钱。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吴清亮居然赚到了29000多新加坡币,那个时候,5000新加坡币就能买一套房子。

吴清亮赚到了一笔不小的财富,1949年22岁的吴清亮开了一个小作坊,专门生产油漆,当时新加坡是英国的殖民地。

二战结束之后,英国军方拍卖剩余物资,刚好有一批没有要的二手油漆,吴清亮以低的价格买到了大量的油漆。

他自己开始研究掉配油漆,利用仅有的知识自己找化学书学习,不懂的也会去问化学老师。就这样,吴清亮调配出了自己的鸽牌油漆。

1950年,新加坡政府对进口商品进行了限制,本地原材料价格迅速飞涨,吴清亮的油漆也随之大卖。

随着新加坡经济腾飞,到处都在大兴土木,吴清亮的声音也一飞冲天,吴清亮的生意越做越大,名气也越来越大。

由于一直做二手油漆,他得到了‘’臭漆王‘’的称号,虽然称王,但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名声。

吴清亮,也意识到要有核心的技术,要有知名的品牌,很快就有一个机会从天而降。

机会一向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吴清亮在新加坡油漆行业是准备最充分的人。

日本涂料公司想在新加坡设立工厂,拓展东南亚市场。

日本涂料公司全称是日本涂料控股株式会社,是一定创立于1881年百年老店。

是日本排名第一的涂料公司,由于吴清亮有油漆的技术,又懂新加坡的市场,于是被日本涂料公司相中。

1962年,双方合资成立的 历史 集团,吴清亮独资控股的吴南德集团占有 历史 集团60%的股权。

日本涂料公司则持有立时集团40%的股份,这也让吴清亮彻底摆脱了‘’臭漆王的称号。

吴清亮以新加坡为核心,将立时集团迅速向周边的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市场扩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这些国家开出的分公司都是吴清亮占据主导地位,持股比例都超过60%。

随着立时集团的迅速扩张,吴清亮的财富急剧膨胀,他与潮州籍的谢国民所创办的正大集团一起合作拓展多元化的业务。

直到1971年,吴清亮和谢国民和平分手,吴清亮拿走了自己擅长的涂料业务,而正大集团所擅长的农副产品则依然在谢国民手上。

1979年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吴清亮抓住了这个 历史 机遇,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陆续办厂。

1990年新加坡和中国建交,看到新闻的吴清亮无比激动,建立邦交四个字吸引了他的注意。

立邦在他的脑海浮现这两个字中,既有 历史 集团的例子,又有国家帮的含义,于是立邦这个品牌应运而生。

因此立邦这个品牌是 历史 集团在新加坡注册,而日本涂料公司虽然有立时集团的股份,但绝非控股股东。

所以立邦并不是日本品牌,随着年事渐长吴清亮,慢慢地退出公司的管理,他唯一的儿子吴学人。

吴学人则开始走上台前,吴学人有化学工程本科学历,还有美国的工商管理学位。

比父亲的经营理念更加先进,也引发了吴清亮家庭与日本涂料公司的股权大战,

2012年5月,吴学人突击成立了 历史 国际,他肩负着收购日本涂料的特殊使命。

三个月之后,历时国际突然发动八千万日本涂料的邀约,收购日本涂料兵临城下。

日本涂料吓出一身冷汗,迅速反击,启动了防止恶意收购程序,让立时国际补充说明情况时,则为私下谈判,争取更多的时间。

再加上私下谈判获得两方不对抗的合作协议,吴清亮出面停止了儿子吴学人,这次对日本涂料的收购。

日本涂料向丽时国际定向增发六千万股,与此同时,允许历时国际两年内将持股比例提高至不超过39%。

他们成了日本涂料的控股股东,八家子公司并入上市公司财报后,日本涂料成为了全球前五的涂料公司。

尽管是日本涂料的第一大股东,但吴学人并没有参与日本涂料的实际经营管理,这也可能是当时达成的协议。

正是在这几次股权大战中,让吴清亮家族的财富开始浮出水面。

外界对于吴清亮家族的测所大多通过其公开持有的日本涂料公司的股份市值来进行计算。

2021年公布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吴清亮1420亿的巨额财富全球排80名成为新加坡首富。

谁也不会想到潮汕的一个贫苦家庭,机缘巧合之下去到新加坡,在新加坡的贫民窟里,历经将近百年吴清亮,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吴清亮的成功经历,也是一代伟大潮商的缩影,还有大大小小的潮商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们不愧为东方犹太人的称号。

作为龙光集团的创始人,潮汕富豪纪海鹏被外界称为,深圳地产圈最神秘的潮汕地产商人。

虽然龙光地产规模已超千亿,但他鲜少在公开场合露面。

纪海鹏自己估计也没想到,最近走入众人的视野,却是因为债务问题。

随着龙光这家企业债务危机的爆发,一直力求低调的纪海鹏,或许很难再低调下去。

3月份以来,有关龙光的债务传闻持续发酵。

有消息称,龙光一笔与与平安信托合作的贷款已经发生逾期,平安信托提前收贷。

还有传闻称,龙光控股旗下3月22日到期的18.26亿元在岸债券“18龙控02”已经就展期事宜发起谈判,计划先偿付10%本金。

传闻猛如虎,龙光的股票及境外债券价格,于3月7日双双下跌。

当日晚间,公司不得不出来紧急回应:

“龙光控股的现金资源受限比例较高,加之遇到还款高峰期,短期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

2022年3月,有52.99亿要还,目前,龙光控股已通过自有资金兑付11.33亿元,剩下的会积极筹措资金。

至于平安信托提前收贷的事,双方一直保持沟通,仍在按照合同相关条款和约定推进。

经自查,截至公告出具日,公司积极筹措资金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经营活动一切正常。”

龙光的回应,等于坦诚了公司面临的流动性危机。

资本市场立刻做出反应。

3月8日,龙光又一次遭遇股债双杀,公司股票午后大跌15%,“20龙控04”跌40%、“19龙控04”、“20龙控01”等多只债券也跌超20%,触发临停。

四面楚歌,龙光走在爆雷边缘

事实上,龙光债务危机的爆发,出乎外界的预料。

因为在此之前的2021年中期业绩显示,龙光不仅三道红线全绿,而且一年内到期的短债仅为115亿元,而龙光账上躺着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超过400亿,还钱似乎没有难度。

危机爆发的背后,龙光实际上早已四面楚歌。

龙光地产的第一重危机,首先来自于大规模到期的高额债务。

龙光控股在3月7日的回应中称,于2022年3月,龙光控股到期及回售期债券,或作为差额补足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到期规模合计52.99亿元。截至目前,龙光控股已通过自有资金兑付11.33亿元,后续债券的兑付,龙光控股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

言下之意,3月份龙光就要还53亿,但目前只筹到了11亿,还有42亿的缺口。

这还只是3月份到期的债务。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在3月7日将龙光集团评级下调至负面评级时,披露了龙光更加详细的债务及资金情况。

惠誉称,龙光在2022年有13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市场债务到期,包括可回售债券。57亿元人民币的在岸债券将于今年3月至5月到期或可回售。

惠誉还说,截至2022年2月底,龙光公司层面的现金仅为50亿元人民币。

明明去年中账上还有超过400亿的现金,怎么过了8个月,就缩水成了只有50亿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龙光面临的第二和第三重危机,销售的大幅下滑以及再融资受限。

数据显示,2021年,龙光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额1402亿元,同比还增长了16%。

但今年1-2月,形势急转直下,龙光的权益合同销售额均大幅下滑,下降幅度高达54%。

同时,伴随着龙光流动性危机的爆发,龙光在再融资上的压力也在加剧,此前网传平安信托提前收贷便是例证。

因市场缺乏信心,许多债权人也可能要求龙光集团提前偿债,若公司不能说服债权人,就可能影响公司的流动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除了账上的债务外,龙光或许还存在更多并未披露的债务。

春节前,市场曾盛传,龙光集团有20-30亿美元未披露的美元私募债。彼时,龙光信誓旦旦辟谣,甚至还斥资2000万美元进行债券回购,一副不差钱的模样。

但在几天后召开的投资人电话会议上,龙光竟然主动 打脸 ,亲口承认有不超过10亿美元的担保私募债。

瑞银在3月1日发表的报告中就,龙光集团表外债务可能达580亿至790亿元,即去年6月底报告净负债的1.23倍至1.67倍。

瑞银认为,城市更新业务是龙光表外债务庞大的原因,因为它是一项资产周转缓慢的业务。

花钱的口子越扯越大大,来钱的口子却被收得死死的。

龙光债务危机的爆发,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还钱还是躺平?纪海鹏没有选择

眼下,对于龙光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或许是:

和债券人谈债务展期,以避免构成实质性违约而造成债务交叉违约。

据了解,“18龙控02”债券投资人已陆续接到了龙光拟展期的讯息。

初步展期方案是:到期支付20%利息,其余利息与本金则展期18个月。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方案并不被接受。

至于不接受的原因,和此前的佳兆业十分相似。

还记得此前佳兆业谈债务展期的时候,债权人的喊话吗?!

“唯一可以不躺平的就是佳兆业。”

现在,这句话或许可以换成:

“唯二可以不躺平的,就是佳兆业和龙光。”

债权人否决了佳兆业给出的债务展期方案,原因是觉得诚意不够。但却“贴心”地给佳兆业准备了一份继续借钱的债务重组方案。

比如借钱给佳兆业的旧改项目,但要以对等的股权或者优先债券交换。

为什么?

因为相较其他爆雷的房企,债权人普遍认为,佳兆业的资产更加优质——都在一二线核心城市,当中更不乏深圳的资产和旧改项目。

龙光也是一样的道理。

与佳兆业类似,作为“深圳的地王收割机”,龙光在深圳拥有诸多在售项目及旧改项目。

财报显示,2020年,佳兆业实现权益合约销售金额1207亿元,当中便有715亿,近60%的比重来自大湾区,主要是来自深圳。

截至2021年6月30日,龙光共拥有土地储备8556万平方米,当中近70%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近30%位于深圳和临深区域。

深圳的地,大家也懂的,跟RMB没啥区别。

有投资人甚至表示:

“一个前所未有的差的方案,从一个资产质量还不错的企业那边出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让人愤怒不已。”

现在,摆在投资人和纪海鹏面前的,应该都是两难的选择。

投资人要纠结的是:到底是接受龙光的展期方案,让其能够稍微喘一口气,创造还钱的可能性?还是要硬刚到底,逼龙光给出更有诚意的展期方案?!

万一龙光和佳兆业一样,选择直接躺平,鱼死网破怎么办?

纪海鹏要纠结的则是:贱卖还是不贱卖?躺平还是不躺平?

贱卖,则意味着或许永无翻身之日。

不贱卖,要如何度过眼下的债务危机?!

实际上,种种迹象显示,龙光已经在“贱卖”一部分资产了。

据财联社消息,一位接近龙光方面的知情人士表示,公司目前正考虑处置更多三线城市项目,这些项目相对来说利润不高,但又有潜在买家感兴趣,由此回笼资金补充流动性需求。

就在昨天,龙光刚刚将汕头一个住宅项目卖给了央企中海宏洋。

据称,出售的价格,甚至比当初龙光的拿地价还要低。

划重点,三线、利润不高、贱卖。

也是,连许老板都说 “绝不贱卖资产”,更何况郭英成和纪海鹏。

毕竟,他们手握的,确实是最稀缺的资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439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