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古名宽州,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榆林东南部与延安交界处及无定河、黄河交汇处。是扼守延安、关中之要地。东西长95千米,南北宽55千米。面积1881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0.91%,占榆林市总面积的4.3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清涧县常住人口为115645人。
包西铁路、210国道穿境西而过,渭清公路、210国道交汇于县城。全县下辖9镇。清涧县是中国红枣之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享誉全国的“红枣之乡”、“道情之乡”、“石板之乡”、“粉条之乡”。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2月27日,经陕西省政府同意,清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清涧县属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延安、榆林交界及无定河、黄河汇处。
地处东径109°55′27"-110°38′50",北纬36°57′30"-37°25′,东西长95 Km,南北宽55 Km。
全县总面积为1881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91%,占榆林市总面积的4.31%。神延铁路、210国道穿境西而过,渭清公路、210国道交汇于县城,。
全县下辖7乡8镇1个街道办事处,涉640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
陕西,简称“陕”或“秦”,省会古都西安。该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上古时期,陕西为雍州、梁州所在地,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王朝,有五个建都西安(咸阳),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称为“东方金字塔”。其中,就清涧县来说,人口超20万,建城历史超900年。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涧县在古代历史上是扼守关中之要地。
一
首先,清涧县古名宽州,隶属于陕西省地级榆林市。在地理位置上,清涧县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榆林东南部与延安交界处及无定河、黄河交汇处。地处东经109°55′27"~110°38′50",北纬36°57′30"~37°25′,是扼守关中之要地。早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今清涧县一带隶属于秦国这一诸侯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后,该地区属上郡肤施、阳周2县。西汉时属汉上郡、圁阴。
二
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家争霸,今清涧县一带为魏国并州所辖。司马炎建立西晋后,该地区依然属于并州这一建制。东晋十六国时,先后为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领地。南北朝时先后为北魏、西魏和后周所辖。由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今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隋代先后属雕阴郡绥德、城平、延福县。唐武德元年(618)属并州道绥州。贞观元年(627)属关内道。北宋初期,今清涧县一带归陕西路。
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涧这一地名和北宋大臣范仲淹有关。北宋时期,在防御西夏上,范仲淹派遣种世衡率兵到今清涧县一带修筑城池。种世衡就一边作战一边抢修。城内缺乏水源,他出重金奖励凿井,终于从地下150尺处冒出了清泉,于是取名为青涧城。由此,对于该地区来说,自北宋时期建城,其建城历史已经超过900年了。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青涧城升为青涧县,隶鄜延路绥德州。元朝建立后,推行行省制,青涧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延安路绥德州。
四
最后,公元1371年,也即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青涧县更名为清涧县。嘉靖四十一年(1562),清涧县改属延安府。清朝雍正三年(1725)绥德州升为直隶州,领清涧、米脂2县。1913年,清涧县属陕西省榆林道。1926年,清涧县直属于陕西省。1961年,清涧县隶属于榆林地区。2000年,榆林地区改为榆林市,清涧县属之至今。如今,清涧县东西长95千米,南北宽55千米。面积1881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2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