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尺二指的是29码的裤子,换算成S、M、L这种类型的码数的话,就是M码。
而换算成S、M、L这种码数的话也是有范围的。一般情况下S代表腰围1尺9到2尺,臀围26-27;M代表腰围2尺1到2尺2,臀围28-29;L代表腰围2尺3到2尺4,臀围30-31。
挑选裤子的时候首先要看的就是尺码,看裤子是否有适合自己穿的尺码,如果没有适合自己的尺码,那基本上也就不用因为款式好看而舍不得放手。
现在的成品裤子一般都分为大小号,也就是S、M、L。买的时候也不能全根据以往的经验购买,还是得看它的尺码是不是有偏大或者是偏小的情况,最好是试穿一下,看看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2尺2码的腰围是29厘米。
尺码对照表:
26码=1.9尺腰 27码=2尺腰 28码=2.1尺腰 29码=2.2尺腰
30码=2.3尺腰 31码=2.4尺腰 32码=2.5尺腰 33码=2.6尺腰
34码=2.7尺腰 36码=2.8尺腰 38码=2.9尺腰 40码=3.0尺腰
换算方法:
1尺=0.333米换算得2尺1=等于10/3×21=70。
2.2尺腰=29码(74厘米);2.3尺腰=30码(76厘米);2.4尺腰=31码(80厘米);
2.5尺腰=32码(84 厘米);2.6尺腰=33码(87厘米);2.7尺腰=34码(90厘米);
2.8尺腰=35码(94厘米);2.9尺腰=36码(98厘米);3.0尺 腰=38码(100厘米)。
扩展资料:
测量腰围正确方法:
1、脱掉外套和松开腰带;
2、将皮尺放在髋骨上部和胸腔下部中间的地方;
3、测量时,请保持放松且是呼气状态。
二尺二的腰围是73.3米。
中国古代度量长度的尺,常见的单位有尺,寸。(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从秦到清两千多年间,度量衡制度及其量值不断演变。尺度由每尺合今23厘米增大到32厘米。一尺(yī chǐ)为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现代三尺约等于1m。二尺二约为73.3米。
单位发展历史:
秦统一全国后,立即发布统一度量衡制度诏书,沿用了商朝所制定的度量衡量值。即一尺等于今23厘米。这一量值从商鞅到东汉末年沿用了五百年。
三国时期,基本上沿用东汉的度量衡制度,但量值有所增长。
两晋、南北朝时期,度量衡制度再度混乱,单位量值急剧增长,出现了“南人适北,视升为斗”的局面。北朝一尺约合今31厘米;而南朝一尺约合今25.5厘米。
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再次统一度量衡。但单位量值有所增长,一尺约合今29.5厘米。量、衡单位比北朝时期又有所增大,尺度单位比秦汉时期的增长了28%。
唐宋时期,度量衡基本上沿用隋制,制度严明,单位量值相对稳定。但度量衡分大小二制。小尺一尺二寸为一大尺(合今429.6厘米)。
宋代改进了容量单位,将原十斗为一斛,改为五斗为一斛,十斗为一石,同时度量衡量值也有增长,宋初官尺每尺合今近31厘米,到宋末已达到32.9厘米。
明代度量衡承袭前制。尺度分为多种,营造尺,一尺合今32厘米;量地尺,一尺合今32.7厘米;裁衣尺,一尺合今34厘米。容量一斗合今1022毫升。衡量一斤约合今593克。
清朝度量衡基本上承袭明制,单位量值略有增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以营造尺的长度和库平两的重量为准。单位量值每尺合今32厘米。同时,清政府还规定:尺度以尺为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