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口泛指10岁以下儿童
黄口泛指10岁以下的儿童。黄口原本指的是雏鸟的嘴,后来被借指儿童。并且古代户役制度将小孩称为“黄”,隋代将不满三岁的幼儿称为“黄”,后来十岁以下的儿童都被泛称为“黄口”。
黄口还发展语义为无知的年轻人,人们通常会用“黄口小儿、黄颔小儿、黄口小雀”来讽刺他人的年幼无知,或者是说话喜欢吹嘘、夸大其词。
黄口其实是古人表示年龄阶段的一种称谓,因为古代一般不用具体数字来表示年龄。除此之外还有汤饼、襁褓、总角等称谓,分别表示出生三天的婴儿、不满周岁的婴儿以及8~14岁的儿童。
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发展语义为无知的年轻人,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 亦作“黄颔小儿”、“黄口小儿”、“黄口小雀”。典故: 黄口:儿童;小儿: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黄口小儿是指10岁以下的儿童。
黄口泛指10岁以下的儿童,它是古人表示年龄的一种称谓,因为古代通常不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自己或他人的具体年龄。而黄口在后来还发展语义为无知的年轻人,例如黄口小儿、黄口小雀等词语都是指他人的年幼无知。
黄口,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黄口其实是古人表示年龄阶段的一种称谓,因为古代一般不用具体数字来表示年龄。除此之外还有汤饼、襁褓、总角等称谓,分别表示出生三天的婴儿、不满周岁的婴儿以及8~14岁的儿童。
其他代指年龄的词
不满周岁——襁褓: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2-3岁——孩提:孩提之童。——《孟子·尽心》——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提携”等为其衍生词。
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始龀、龆年:髫或龆,指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也称作“垂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
幼年总称——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幼年泛称总角,幼年朋友称“总角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