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四川中东部。
2、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3、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4、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5、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6、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7、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七国所在地区:
1、秦国
都城咸阳。疆域包括今天的陕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块)、河南西部(一小块)、甘肃东南部、四川部分。
2、齐国
都城临淄(东淄博),疆域包括今天的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一小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的部分地区。
3、韩国
都城平阳(山西临汾),后迁至新郑(河南新郑),疆域包括今天的山西中部、河南西部,陕西东南部。
4、赵国
都城邯郸(河北邯郸),疆域包括今天的河北中南部、西北部、东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的部分地区。
5、魏国
都城安邑,后迁大梁(河南开封),疆域包括今天的山西南部(一小块)、河南中部、东部、安徽西北部。
6、楚国
都城邯郸(河北邯郸),疆域包括今天的河北中南部、西北部、东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的部分地区。
7、燕国
都城蓟(天津蓟县),疆域在今天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南部,内蒙部分地区,后来拓展到朝鲜半岛。
灭亡先后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30年:韩国
公元前228年:赵国
公元前225年:魏国
公元前223年:楚国
公元前222年:燕国
公元前221年:齐国
1、齐国:首都临淄,国土范围在山东东北、河北的一部分。
2、楚国:首都鄢郢,国土范围在湖北荆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后发展至江苏、重庆、广西等地。
3、燕国:首都蓟,国土范围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
4、韩国:首都新郑, 国土范围在今河南新郑河南、山西一部分。
5、魏国:首都大梁, 国土范围在今河南开封陕西、河南一带,极盛时地跨陕、豫、冀、晋、鲁、宛六省。
6、赵国:首都邯郸, 国土范围在河北邯郸山西、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7、秦国:首都咸阳, 国土范围在陕西咸阳陕西、甘肃、后发展至四川、重庆一带。
扩展资料: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周朝灭亡后,周朝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
东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
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
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七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