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疆域是什么呢?

汉朝疆域是什么呢?,第1张

汉朝的疆域是:

汉朝疆域极盛时是在汉和帝永元年间,在彻底击败北匈奴“燕然勒功”之后,北方势力已被扫空,而鲜卑、南匈奴皆臣服于汉朝,分别受护乌桓校尉和匈奴中郎将辖制,已与西域都护无异,永元六年彻底平定西域,西境抵海滨,西域都护府疆域与西汉宣帝时一致。

其版图南至交州日南象林县,北括护乌桓校尉府领护鲜卑、乌桓属国领地,西含葱岭以西乌孙、大宛,东及乐浪郡的辽阔疆域。

汉朝的行政区划:

汉朝时期,州作为行政区,在西汉武帝时萌芽,到东汉末年正式成型。自元封五年,始在郡之上设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

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东汉末年,地方多事。中平五年,朝廷选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军民。

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至此,中国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十三个州为: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益州、荆州、扬州和交州 。兴平元年,又分雍州。则至汉亡,全国有十四州。

汉武帝继位后,在其前四十年(公元前140~前100)内不断向外扩展疆土。

①  北方疆域的开拓。 公元前127年汉将卫青出击匈奴,不仅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还收复了河南地,置朔方、五原2郡;云中、雁门2郡北界也得到恢复。北边疆界达阴山以北。

②  置河西4郡。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击河西,匈奴休屠王降,设置酒泉郡。以后至公元前67年间陆续分置了张掖、敦煌、武威3郡,合称河西4部,连同公元前81年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又称河西5郡。

③  南方的扩展。公元前111年又平南越,以其地置南海、郁林、苍梧、合浦、交趾、 九真、日南、象8郡。次年又跨海于海南岛上置珠崖、儋耳2郡。 以上10郡包括今两广地区和越南北部,较秦时更为扩展。

公元前138年东瓯王迫于闽越的威胁,举国内迁至江淮之间。公元前110年汉朝灭闽越,又迁其民于江淮之间,后来又在今福建全省和浙江南部设置冶(今福建福州市)、回浦(今浙江临海东南)2县,属会稽郡。

④  西南7郡的设置。 公元前135~前109年开西南夷,在夜郎、且兰、邛、□、冉□、白马氐、劳浸、靡莫、滇、昆明等部族地置犍为、□柯、越□、沈黎、汶山、武都、益州7郡,除了武都郡在今陕甘2省的嘉陵江上游外,其余6郡在今云贵和川边地区,西南界达到了今四川邛崃山和云南高黎贡山和哀牢山一带。

⑤  东北乐浪4郡的设置。公元前108年灭了由燕人卫满在朝鲜半岛上建立的卫氏朝鲜,以朝鲜及其附属国地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4郡,把东北疆界推至朝鲜半岛中、北部,东至日本海,南抵汉城以北一带。

⑥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西域一词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域指今甘肃敦煌古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以东的今新疆地区;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远至中亚或更远至欧洲东部和北非地区。 公元前2世纪初,匈奴的势力已到了西域地区,控制了当地许多分散的小国。汉武帝时曾于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企图联合乌孙、大月氏,以抗击匈奴。公元前102年又远征在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获胜。 自此西域震恐,多遣使来贡。于是在敦煌至罗布泊之间设立交通亭站,在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渠犁(今库尔勒)等处屯田。这时汉朝只控制到天山南路。北路自乌孙以东犹在匈奴控制之下。至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天山南北才完全摆脱匈奴的统治。汉朝置西域都护府于乌垒城(今轮台东)。都护辖区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乌孙、帕米尔地区的无雷和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等。

汉武帝时汉朝疆域空前辽阔: 东抵日本海、 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

自汉武帝末年以后的百余年里,国势削弱,版图有所缩小。武帝以后至元帝时,东北方面由于□貊族的反抗,撤销真番、临屯两郡(公元前82),将其尚可控制部分并入乐浪郡。玄菟郡内迁至今辽宁的新宾附近。东北4郡变成了2郡。元帝时高句骊兴起,更削弱了汉朝的统治。西南方面,省沈黎(公元前97)、汶山(公元前67)2郡入蜀郡,7郡变成5郡。南方省象郡(公元前76)入郁林、□柯,罢儋耳(公元前82)、弃珠崖(公元前46),势力退入大陆。南海10郡省为7郡。

西汉末年,匈奴控制了乌桓、鲜卑屡次袭击北部边郡。公元39年东汉王朝被迫将今晋、冀北边的人民移居常山关、居庸关以东地区。匈奴乘机转居塞内。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2部。南匈奴附汉,分驻于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 上谷8郡(今甘肃东部、山西、陕西北部及内蒙古呼和浩特至包头一带),东汉才恢复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东汉安、顺帝开始,西北羌人起义,东汉势力削弱,陇西、安定、北地、西河、上郡等郡治一度内迁。北面鲜卑强大,不断侵扰沿边诸郡,构成匈奴以后东汉北部一大威胁。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政府无暇顾及北边,逐渐放弃了定襄、云中、 五原、朔方、上郡、北地等6郡以及雁门郡恒山以北、代郡、上谷桑干河以北地区。安定郡朝那以北、西河郡离石(今属山西)以北,约当今河套、 陕北、晋西北、 河北长城以北地区均为鲜卑、羌胡所居。东北方面由于高句骊强大,乐浪郡单单大岭(朝鲜半岛中央山脉)以东土地尽归其所有。玄菟郡治内徙至沈阳、抚顺间。鸭绿江上游地亦入高句骊。在南方,137年在今越南境内的日南郡象林县土著起事,攻占了象林县,建立林邑国,使日南郡南界从北纬14°以南,北缩至16°。唯滇西的哀牢夷内附,东汉在其地置哀牢、博南2县,又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6县,合置永昌郡,西南边界延伸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支流大盈江一带。

秦汉时代中原王朝周边民族中以匈奴最为强大。匈奴约于公元前 3世纪(战国时期)兴起于中国的大漠南北。其东与西拉木伦河以北的东胡为邻,北接贝加尔湖一带的丁零,西至色楞格拉河一带,南面与燕、赵、秦三国以长城为界。秦始皇时出击匈奴,夺取河南地(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匈奴势力退至阴山以北。秦末中原战乱,匈奴乘机南下,与中原王朝以故塞为界。到匈奴冒顿单于(?~公元前174)时期,东击东胡,西逐月氏,北服丁零,南并楼烦、白羊,征服了许多邻族,控制了东尽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的地区。在中国北部,以漠北鄂尔浑河为中心,建立了强大的政权。至汉武帝以后,匈奴势力退出河套及其西一带,河西走廊、新疆等地为汉朝所有,其势益哀。公元48年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入居东汉边郡,北匈奴在东汉不断追击下西迁中亚,其故地为鲜卑所居,留下的10余万部落并入鲜卑。

匈奴以东是东胡族的乌恒与鲜卑。原先活动在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自公元前3世纪末, 乌桓役属于匈奴。公元前119年,汉将霍去病击败匈奴,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5郡塞外,即今老哈河流域、滦河上游一带。为汉侦察匈奴动静,并在幽州(今北京)置护乌桓校尉,监领乌桓,使不与匈奴通。东汉初年,乌桓入居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渔阳、广阳、上谷、代、雁门、太原、朔方等10郡障塞之内,约当今辽宁大凌河下游、冀北、晋北和晋中以及西抵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原居地为鲜卑所有。

鲜卑原在乌桓之北,匈奴破东胡后,迁至辽东塞外鲜卑山。乌桓降汉,鲜卑亦西南迁居西拉木伦河流域。西汉一代未与中原通使。东汉初,常与匈奴、乌桓连和犯边。东汉中叶,鲜卑乘匈奴衰弱之机,与丁零、南匈奴及西域诸国围攻北匈奴。后北匈奴西迁,遂占有匈奴故地。公元2世纪中,鲜卑强大,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成立了草原部落大联盟,北拒丁零、南略汉边,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其势力范围包括了整个蒙古高原。以后“幽、并、凉3州缘边诸郡, 无岁不被鲜卑寇抄”,入居云中、雁门、北地、代郡、上谷及太原等边塞内外。东汉北疆内缩。公元181年檀石槐死,鲜卑分裂。

鲜卑之东为□貊语族的夫余、高句骊、□貊和沃沮。夫余活动于松嫩平原,所建政权与两汉保持友好关系。夫余南接古高句骊。古高句骊东接沃沮。汉武帝于沃沮地置玄菟郡(郡治今朝鲜咸兴),昭帝时为夷貊所侵,郡治内迁至高句骊县(今辽宁新宾西)。元帝时(公元前37)夫余王子朱蒙在浑江流域重建高句骊国,迫使汉玄菟郡治再度内迁到沈阳、 抚顺间。 东汉时高句骊强大,鸭绿江两岸、 浑江流域尽为其所有。 沃沮之南为□貊,在朝鲜单单大岭以东,西至乐浪,东穷大海,南与辰韩接。汉武帝时曾于其地置苍海(公元前128~前126)、临屯(公元前108~前82)2郡。东汉后,其地渐入高句骊。在夫余东北、沃沮北为肃慎族,后称挹娄,分布于今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东滨大海。曾长期臣属于夫余。

秦汉时分布在青、藏、甘西南和川西的有羌系各族,在青海湖周围及迤东汉接壤地区有先零羌、烧当羌等,蜀郡、广汉郡徼外有白马羌,越□郡徼外有牦牛羌等,而远处有唐旄、发羌,分布于今西藏地区。汉景帝时部分羌人迁入陇西郡。武帝时在湟水流域置护羌校尉。昭帝时置金城郡。东汉时羌人不断内迁,如先零羌迁至天水、陇西、扶风等郡。烧当羌迁入三辅地区等。后多次起义反抗东汉王朝,为东汉王朝后期一大祸患。至于分布于广大西南地区,如川、滇、黔及桂西等地西南夷,种类繁杂,秦两汉时先后置为郡县。

约609万平方公里。

汉朝在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开边拓土,于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置朔方郡、五原郡。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武威郡、酒泉郡,后又分出张掖郡、敦煌郡 。

元鼎六年(前111年),攻灭南越国并进占海南岛,于该地设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

又平西南夷设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元封二年(前109年),吞并滇国置益州郡,将西南边境推至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

元封三年(前108年),灭亡卫满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自此奠定汉地基本范围;太初三年(前102年),又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将北疆推进至戈壁沙漠一带。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在西域乌垒城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扩展资料:

西汉建立后,先是削除异姓诸侯,后又有吕后及七国之乱。国家政治动乱,无暇顾及边防。河南地复为匈奴所有。南越,闽越,黔中地区亦先后放弃。国土大幅减缩。

汉武帝时期,西汉武功极盛,国土大幅扩展。公元前127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

云中、雁门二郡的北界也向外扩展。西汉的北部疆界至此推到河套,阴山以北。前121年,汉将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酒泉郡。后又分割为张掖、敦煌、武威三郡。

连同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合城河西五郡。前138年,东瓯王迫于闽越王的威胁,举国内迁到今江淮流域。

前110年,汉朝又灭亡了闽越国。前111年,汉朝平南越,又占有了海南岛,在该地设十郡。在西南地区,汉朝征服了诸国,边界推移到云南哀牢山和高贡黎山。

东北地区灭亡了卫氏朝鲜,设置了东北四郡。边疆形势蔚为改观。并设立西域都护府控制西域诸国。 西汉晚期,疆域萎缩。

东北撤消了真番、临屯二郡。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并且放弃了海南岛与象郡。东汉王朝末年,中原战乱不断。

遂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河套、陕北、晋西北、河北北部地区先后放弃。高句丽与林邑两国蚕食东北及南方国土。只有西南地区扩展至大盈江一带。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执政,至公元8年,王莽废除傀儡皇帝,自己称帝,国号新。新朝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汉朝宗室和旧臣的反抗。

公元23年,绿林军诸将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同年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但各地割据势力纷纷自立,互相争夺。

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即帝位,同年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陆续击败各地的割据政权和敌对势力,至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恢复了内地的统一。  

由于王莽对匈奴等非汉族实行歧视侮辱的措施,不断挑起边疆地区的战争,引起了匈奴的对抗和入侵、东北高句丽人的逃亡。到天凤三年(公元16年)后,连与西域的交通也断绝了,西域都护府废,中原对西域的控制中止。

因此在东汉初年,光武帝不得不放弃了河套至今山西、河北北部的疆域。到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匈奴又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降汉。

第二年汉朝才将内迁的八个郡迁回旧地,汉匈的边界恢复到西汉后期的态势,但以后从幽州的辽西至并州的雁门郡(约相当今辽宁西部至山西北部和相邻的内蒙古南部)的北界部分向南收缩。

而南单于也因受到北匈奴的打击,无法再在蒙古高原立足,南迁至西河郡的美稷县(今内蒙古准噶尔旗西北)一带,接受汉朝的保护。

东北方面,光武帝时放弃了乐浪郡在单单大岭(今朝鲜北大峰山脉)以东的七个县。随着高句丽的兴起和扩张,玄菟郡的辖境也完全放弃,郡治迁到了今辽宁省沈阳市西,辖有从原辽东郡辖境中划出的数县之地。

但在西南,汉朝的疆域却有所扩大,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西南境外的哀牢王接受内属,汉朝设置了两个县,又从益州郡划出六个县,合并设置了永昌郡。

这样,汉朝的疆域不仅已包括今天云贵高原的全部,而且辖有今缅甸东部。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军进攻北匈奴,打通了与西域的交通线,又派班超控制了鄯善(今新疆若羌县一带)、于阗(今新疆和田市、和田县一带)等国,于是在次年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恢复了这一大片疆域。

由于北匈奴的势力仍很强大,汉军并没有稳定的优势,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决定将汉军从西域撤回,撤销了西域都护府。

但当地疏勒(今新疆喀什市一带)、于阗等国的国王坚决挽留班超,班超也不愿无功而返,就返回疏勒,凭借汉朝的余威和自己的胆略孤军奋战,使西域的大部分仍在汉朝控制之下,依附匈奴的国家越来越少。

到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汉军大败北匈奴,北匈奴从此西迁,西域都护府再次恢复,班超出任都护。但由于后继者措施失当,激化了与当地国家的矛盾,至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西域都护府又不得不撤销。

汉朝的撤退使西域各国再次受到匈奴的威胁,一些国家重新寻求汉朝的庇护,促使汉朝在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置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对西域的管辖。

但乌孙已成为独立政权,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地区也脱离了汉朝的统治,汉朝的西北界退到了今天山山脉西段以南。

随着境外林邑国的扩张,东汉疆域的南端也从今越南富安省南界退至承天省南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393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0
下一篇 2023-0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