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
行星(英文:Planet),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
简介
从古典时代的神圣的游星演化到科学时代的实在的实体,人们对行星的认识是随着历史在不停地进化的。行星的概念已经不仅延伸到太阳系,而且还到达了其他太阳系外系统。对行星定义的内在的模糊性已经导致了不少科学争论。
从远古时代起,五个肉眼可见的经典行星就已经被人们熟知,他们对神学、宗教宇宙学和古代天文学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古代,天文学家记录了一些特定的光点是相对于其他星星如何移动跨越天空。古希腊人把这些光点叫做“πλάνητεςἀστέρες”(即planetes asteres,游星)或简单的称为“πλανήτοι”(planētoi,漫游者),英文名称行星(planet)就是由此演化出来的。
五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天王星则是与公转轨道呈97°角的“躺着”旋转。行星的定义:
一是必须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
三是这个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清理其轨道上的其它物体)。大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这些冥王星都相符。
银河系中的“五大行星”真不知道。仅在太阳系中,就有“八大行星”,就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虽然目前认为在恒星周围普遍存在行星,但现在正在发现阶段,具体数量还不知道。
太阳系就在银河系中。太阳系外的行星统称为“系外行星”,这些行星都在银河系中。由于观测手段的限制,目前已经发现的银河系中的已确认的系外行星数量3,700,并且几乎每个月都在上升。但大多是距离恒星较近(最近可达地日距离的5%)的巨型气态行星,它们普遍与太阳系中的木星相似,体积和质量巨大,很多甚至比木星直径大2-3倍,表面温度很高。
相反,由于类似地球的系外行星都比较小,目前发现的还不多。根据现有的理论,科学家认为,一旦一颗行星的直径超过地球的2-2.5倍,它就极有可能是气体行星,与木星或土星、海王星相似;反之则是固体行星,与地球相似。
由于行星与褐矮星(表面温度近千度,称为“失败的行星”)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所以银河系中究竟有多少颗系外行星?哪些可以算作是“大行星”?现在真的没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