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古代写法“紥”),多音字:
1.zā,(1)捆,缠束:包扎、扎辫子。扎腿。(2)把儿,捆儿:一扎线。
2.zhā,用于“扎针”“扎花”“驻扎”“扎猛子”。
3.zhá,用于“扎挣”“挣扎”。
《康熙字典》里的解释:【卯集中】【手字部】扎 ·康熙笔画:5·部外笔画:1,《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八切,音札。拔也。又《集韵》《韵会》$乙黠切。与揠同。见揠字注。[1]
一、“扎”的读音是:zhā zā zhá
二、释义:
[ zhā ]
1、刺:~针。~花。
2、驻、扎:~营。
3、钻:扎猛子。
[ zā ]
1、捆,缠束:~辫子。~腿。
2、把儿,捆儿:一~线。
[ zhá ]
〔~挣〕方言,勉强支持(“挣”读轻声)。
三、相关组词:
扎手 扎实 扎根 扎营 扎堆 扎眼 挣扎 扎花 扎针 捆扎 马扎 扎挣 屯扎 扎煞 绑扎 马扎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顺:横、竖钩、提、竖弯钩、
二、词组释义:
1、绑扎[bǎng zā]
捆扎;包扎:~行李。~伤口。
2、马扎[mǎ zhá]
一种小型的坐具,腿交叉,上面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
3、不扎[bù zhā]
不眨眼。
4、扎子[zhā zǐ]
同“札子”。百官上殿奏事文书。
5、缚扎[fù zhā]
捆扎。
一扎在15cm—20cm左右。一扎就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长约五寸),其实一扎多长没有准确值,因人而异,手大的话就长,手小的话就短,一般成年人的一扎在15cm到20cm左右。
一般来说人手指中中指最长,一个成年人一般在8至12厘米。但每个人都有不同。身高和手指的长度有关系。身高高的人一般手指会比矮的人要长。
中国单位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其基本换算关系如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
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
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 ;
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