丌怎么读?

丌怎么读?,第1张

丌姓氏读:qí,声母是q,韵母是í。

丌姓,中国姓氏。丌官,是春秋战国时期是官名,为古代专门掌管笄礼的官职。在古代,笄礼是少年年至十五岁时,在头发上插笄的仪式,作为由少年正式传为成年的象征。

因此,古人十分看重这个仪式和官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设有这个官职。丌官姓就是这种官的后代为记念先人而出现的,称丌官氏。后有丌官姓人改姓丌姓。

姓氏分布

山东莱芜、河南洛宁、山西文水、台湾台北、台湾嘉义、北京、浙江衢州、河北高阳、上海等地均有此姓分布。

天水郡:汉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甘肃省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qí、jī。丌是多音字。部首:一。笔画:3。笔顺:横、撇、竖。丌,中文字,意思是垫物的器具。比如:丌槽位置。山东日照方言磨丌(jī)子。基础释义:[qí]:1、古同“其”。2、姓。[jī]:垫物的器具;底座。组词:丌官。

qí、jī。丌是多音字。部首:一。笔画:3。笔顺:横、撇、竖。丌,中文字,意思是垫物的器具。比如:丌槽位置。山东日照方言磨丌(jī)子。基础释义:[qí]:1、古同“其”。2、姓。[jī]:垫物的器具;底座。组词:丌官。

古籍解释:

《集韵》居之切,音姬。《说文》下基也,荐物之具。象形。

又《集韵》其古作丌。注详八部六画。

又姓。唐丌实,丌士能。

说文解字:

丌【卷五】【丌部】

下基也。荐物之丌。象形。凡丌之属皆从丌。读若箕同。居之切

(丌)下基也。字亦作六。古多用为今渠之切之其。墨子书其字多作六。六与同也。荐物之丌。象形。平而有足。可以荐物。凡丌之属皆从丌。读若箕同。居之切。一部。

qí、jī

qí,声母是q,韵母是í,声调是二声。

jī,声母是j,韵母是ī,声调是一声。

部首一部,部外笔画2画,总笔画3画

丌qí

1、古同“其”;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

2、姓。

丌jī:垫物的器具;底座。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只有1个

丌官[qí guān]

复姓。

形近字:兀

兀拼音wù

1、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

2、高高地突起:兀然(高高突起的样子;突然;昏沉无知的样子)。

3、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374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0
下一篇 2023-0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