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的别称有哪些?

过山峰2023-01-30  30

老虎的别称有山大王、山兽之君、寅将军等。

老虎有两种毛发,护毛和底毛。护毛很长,可以保护皮肤。底毛较短,可以截留空气以进行绝缘。虎毛的主要功能是保暖。底毛会捕获空气,使老虎的身体绝缘,从而保持温暖。夏日毛短而平滑,冬日毛明显较长。

虎的身体被满浅黄色到红色毛,有黑色至棕色条纹,可与草丛背景融为一体,是很好的隐蔽色,可避免被猎物发现。腹部及四肢内侧为白色或白里透黄。老虎是唯一一种在毛发和皮肤上都有独特条纹的大型猫科动物。

许多老虎的面部、侧面、腿部和腹部都有条纹。条纹的宽度、长度各不相同,无论是单环还是双环,颜色从浅棕色到深黑色,从老虎的一侧到另一侧不对称。虎头上的条纹图案类似于汉字“王”,意思是“王”。

老虎的生活习性:

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领地。当雄虎和雌虎巡视领地时,会举起尾巴将有强烈气味的分泌物和尿液喷在树干上或灌木丛中,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

有时也会用锐利的爪在树干上抓出痕迹,或在地上打滚,留下虎毛,以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尽管虎是独居动物,并有着自己的领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们待在一起。

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未知是否长期性)相互协作,共享收获。一个公虎的领地内可能有不止一只雌虎,不过雌虎之间的领地未必交叠。公虎对自己的领地严格捍卫,领地面积过大,就难免有人想占便宜。

面对入侵者,公虎通常是奉行灭杀政策,而且这样也能减少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雌虎一般没这么无聊,即便它们的邻居死了,它也未必会去开拓疆域。

虎的别称是大虫,老虫,戾虫,毛虫祖,老大虫,山君,斑奴,白额,白额侯,寅兽,封使君,李耳,老饕,於菟,老牙,伏猛。虎是猫科豹属动物,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动物。虎年话虎,威风的啸风子、山神爷是虎,宛若温润君子的白额侯、封使君也是虎,听起来武力值不咋高的大虫、戾虫还是虎。

大虫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水浒传》“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老虫

萧继宗《湘乡方言动物》“湘乡谓虎为老虫。”同治六年《宁乡县志》“虎曰老虫。”

戾虫

《战国策·秦策二》“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是则一举而兼两虎也。

毛虫祖

清·钱谦益《题画二首为傅石君·射虎图》“南山白额毛虫祖,掉尾磨牙踞林莽。”啮人不肯避贤毫,狡兽轻禽敢余侮。

老大虫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彝叔赴召时,有华山道人献诗曰,北蕃群犬窥篱落,惊起南朝老大虫。

山君

《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故以虎为山兽之长。《骈雅·释兽》山君,虎也。清·黄景仁《圈虎行》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

斑奴

清·黄景仁《圈虎行》我观此状气消沮,嗟尔斑奴亦何苦。

白额

《晋书·周处传》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李白《大猎赋》虽凿齿磨牙而致伉,谁谓南山白额之足睹。王琦注,白额虎盖虎之老者,力雄势猛,人所难御。

白额侯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鸟兽草木》“白额侯,虎也。”

寅兽

亦称“寅客”。寅于十二生肖中配虎,故有此称。陶弘景《真诰·翼真检》“有云寅兽白齿者是虎牙也,亦直云寅兽者,亦云寅客。”

封使君

《太平御览》卷八九二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汉宣城郡守封邵,一日忽化为虎,食郡民。民呼曰封使君,因去,不复来。故时人语曰,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使君,太守。后诗文中以“封使君”为虎的代称。

李耳

《太平御览》卷八九一引汉应劭《风俗通》“呼虎为李耳。俗说虎本南郡中庐李氏公所化为,呼李耳因喜,呼班便怒。”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虎》“李耳当作狸儿,盖方言狸为李,儿为耳也。”

老饕

韦庄《小将张彦射虎歌》“老饕已毙众雏恐,童稚揶揄皆自勇。”

於菟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

老牙

李鼎超《陇右方言.释动物》老牙即老虞,老虞者犹言老虎也。

伏猛

苏轼《送程之邵签判赴阙》“林深伏猛在,岸改潜珍移。”赵夔注“伏猛以言虎,潜珍以言龙。”

山尊、大虫、李耳、山君、戾虫。

一、山尊[shān zūn]

释义:古代祭器名。即山罍。

唐 王昌龄 《缑氏尉沉兴宗置酒南溪为赠》诗:“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二、大虫[dà chóng]

释义:指老虎。

《水浒传》第二三回:“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三、李耳[lǐ ěr]

释义:虎的别称。

《太平御览》卷八九一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呼虎为李耳。俗说虎本 南郡 中庐 李氏公 所化为,呼‘李耳’因喜,呼‘班’便怒。”

四、山君[shān jūn]

释义:山中的老虎。

《骈雅·释兽》:“山君,虎也。”

五、戾虫[lì chóng]

释义:老虎。以其性凶暴,故称。

《战国策·秦策二》:“有两虎诤人而鬭者, 管庄子 将刺之, 管与 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鬭,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是则一举而兼两虎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363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