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烧肉一般是用梅花肉或者里脊肉。
梅花肉(一号肉):指从第五、六肋骨中斩下的颈背部位肌肉,位于前肩与前腿之间,因横切面肥瘦相间、形似梅花而得名。梅花肉瘦肉中带有细细的脂肪,吃起来嫩且香,不油腻,适宜制作叉烧肉、煎肉、烤肉,以及火锅肉片。
前腿肉(二号肉):指从第五、六肋骨中间斩下的前腿部位肌肉,又叫“夹心肉”,位于前腿上部。半肥半瘦,肉质紧致、有弹性,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宜做馅和肉丸,生产中适宜做培根、熟制火腿、罐头、优质灌肠等。
里脊肉(三号肉):指在脊椎骨下约4-6cm肋骨处平行斩下的脊背部位肌肉,有大里脊和小里脊之分。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最易消化的肉,煎、炒、煮、炸都是美味。生产中适合制作烤肉、叉烧、肉脯。
后腿肉(四号肉):从腰椎与荐椎连接处,斩下的后腿部位肌肉。位于后腿上部,包含后臀尖部。后腿肉的肉质纤维粗,口感较柴,脂肪较少,有筋,一般适用于卤、煮、炖等做法。生产中适合于制作各种肉制品,是加工火腿的最好原料。
五花肉:位于猪肋骨下方,与背腰部分分离的下部,切去奶脯即是。红肉和脂肪层次分明,我们也常称为三层肉,肥瘦相间,软而不烂,肥而不腻。适合红烧、白炖或清蒸,如梅菜扣肉、红烧肉、东坡肉、回锅肉、粉蒸肉等。生产中适合做培根、腊肉、咸肉。
猪蹄膀(肘子):猪大腿与小腿之间的部位,上端从肘关节,下端从腕关节断开,有前后之分,前肘较细,皮较厚,筋较多,胶质较重,瘦肉较多;后肘较粗,肉质较前肘相对要差。适合带皮烹制、炖、卤等。生产中适合做酱肉、红焖及罐头。
猪颈肉(前颈肉、槽头肉):位于猪的颈脖处,含有大量淋巴结、脂肪瘤和甲状腺。该部肌肉少,结缔组织及脂肪较多,一般用作制馅和灌肠填充料。食用时需将淋巴和各种腺体清理干净。
叉烧肉一般是猪肉。叉烧肉是粤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它是烧烤肉的一种,一般是以猪肉为原料,加入酱油、盐、糖、酒等调味料,经过腌制后插在特制的叉子上经电或木炭烧烤而成的一种熟肉制品,是广东烧味的一种。
叉烧肉颜色酱红有光泽,肉质软嫩多汁、色泽鲜明、香味四溢,口感香脆扑鼻,微辣爽口,无论是佐膳还是下酒,都非常美味。
叉烧是我国广东省的特色肉制品。
叉烧是广东省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该菜品是广东烧味的一种,多呈红色,由猪瘦肉做成,略甜。
该菜品是把腌制后的瘦猪肉挂在特制的叉子上,放入炉内烧烤,好的叉烧应该肉质软嫩多汁、色泽鲜明、香味四溢。当中又以肥、瘦肉均衡为上佳,称之为“半肥瘦”;以叉烧做的其他菜色包括有:叉烧饭、叉烧包、叉烧酥等。
扩展资料:
烧烤叉烧时会在表面涂上红色的叉烧酱, 故此叉烧是红色的。“叉烧”是从“插烧”发展而来的。插烧是将猪的里脊肉加插在烤全猪腹内,经烧烤而成。因为,一只烤全猪最鲜美处是里脊肉。但一只猪,只有两条里脊,难于满足食家需要。
于是人们便想出插烧之法。但这也只能插几条,更多一点就烧不成了。后来,又改为将数条里脊肉串起来叉着来烧,久而久之插烧之名便被叉烧所替代。叉烧酱其他主要材料尚有:生抽、蒜蓉、麦芽糖、南乳、五香粉、酒等。
插烧是在猪腹内烧,用的是暗火,以热辐射烧烤而熟;叉烧用的是明火,是直接用火烤熟的,这样全瘦的里脊乃显得干枯,故后来便将里脊肉改为半肥瘦肉,并在面上涂抹饴糖。使其在烧烤过程中有分解出来的油脂和饴糖来缓解火势而不致干枯,且有甜蜜的芳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