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疆拓土下一句接什么?

开疆拓土下一句接什么?,第1张

1、开疆扩土,蒸蒸日上。

2、开疆扩土,勇往直前。

3、开疆扩土,搬运美好。

4、开疆扩土,有你最强。

5、开疆扩土,乘风破浪。

6、开疆扩土,与你同行。

7、开疆扩土,铸就未来。

8、开疆扩土,不负众望。

9、开疆扩土,高歌猛进。

10、开疆扩土,全员启动。

意思是: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一、拼音

开疆拓土 [ kāi jiāng tuò tǔ ]

二、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二回:“秦王曰:‘卿等屡立战功,开疆拓土。’”

释义:

秦王说:你们立了很多次战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三、例句

1、太宗李世民,开疆拓土,战突厥、却吐番,开创华夏盛势景象。

2、用兵的目的,在于保国安民,在于开疆拓土。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

开疆辟土 [ kāi jiāng pì tǔ ]

释义:开:开拓;疆:边疆;辟:开辟;土:国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十卷:“高宗皇帝开疆辟土。”

翻译:清高宗弘历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二、反义词:

丧权辱国 [ sàng quán rǔ guó ]

释义: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出处:当代·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例句:清政府同外国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

在明朝末年,领土仅剩下350万平方公里左右,然而到了清朝鼎盛时期,领土面积却达到了1350万平方公里,那么清朝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1616年,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建立后金,也就是清朝的前身。清朝广袤的领土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打出来的。在清朝和沙俄都在努力开疆扩土的时候,大清帝国的西部地区崛起了一个实力强大的政权,这个地方政权就是清朝的劲敌,经历三代帝王才将其消灭了。

准噶尔汗国在元朝灭亡之后,蒙古人退居大漠,随后发生内乱,形成了多股势力。清朝对蒙古各部进行了威胁分解和拉拢的策略,内蒙古率先并入了清朝的领土。1688年,如日中天的准噶尔汗国进攻外蒙古,外蒙古喀尔喀布无奈向康熙皇帝求援,康熙皇帝果断出手,将准噶尔势力逐出了蒙古草原,这一战让隔壁的萨俄羡慕不已,外蒙古从属于内蒙古一样并入了清朝的版图,使得清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而大清帝国征战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准噶尔东进战略失败之后,迅速选择南下西藏,并策动西藏内部势力攻向了拉萨。此时大清也坐不住了,决定武力干涉。1721年,康熙皇帝与清军兵分三路攻入青藏高原,驱逐准噶尔势力,大获全胜。

随后康熙皇帝在西藏驻扎了4000军队,后来减少到了1000人。1728年雍正年间,西藏发生内乱,清军迅速平定叛乱,并取消当地一切的行政机构,并设置驻藏大臣,总揽的西藏地方人事、行政、财政、军事、司法、外交等一切权利,标志着西藏正式并入大清的版图。而在南部沿海唯一没有被收复的台湾省,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收复。在1721年清军进藏的时候,曾经接到过西宁,西宁正是当时青海政权的政治中心。青海曾长期受到准噶尔的控制,但也曾接受大清的拉拢,一时间左右逢源。在清军入藏驱逐准噶尔时,青海当地政权还主动帮助清军入藏。1723年,摇摆不定的青海政权突然帮助准噶尔对抗大清帝国,手握20万大军的青海政权并没有意识到清军的强大,仅仅半个月就被清军消灭,青海也随次并入大清帝国的版图。西域曾在西汉时期并入中国的版图,但在唐朝时期被吐蕃占据,随后与中原王朝中断联系长达上千年之久。

在清朝时期,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个被后清排挤到西域的瓦拉蒙古,他们的后裔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政权,这就是建立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皇帝花费70年在平定的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以说是清朝建立之后到当时遇到最强大最头疼的对手之11755年准噶尔发生那段,乾隆皇帝趁机派兵攻占伊犁,1757年,乾隆皇帝再次兵分两路进军准噶尔,由于准噶尔内讧,加上当地瘟疫流行,使得清军兵不血刃的攻下了准噶尔,这次准噶尔并入了大清帝国的版图,乾隆皇帝认为这片土地属于故土新规,因此取名为新疆。此时大清帝国的疆域面积达到了1350多万平方公里,国力也空间的强大,直到清朝灭亡,领土面积也依然高达1135万平方公里,清朝也可以说是奠定了现代中国世界大国版图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355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0
下一篇 2023-0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