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来兮 出处

入木三分的意思2023-01-30  16

出自战国时期屈原作品《楚辞》中的一篇《招魂》

原文节选

巫阳焉乃下招曰: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㠯托些。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

归来兮!不可㠯托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译文

巫阳于是降至人间招魂说:

“魂啊回来吧!

何必离开你的躯体,往四方乱走乱跑?

舍弃你安乐的住处,遇上凶险实在很糟。

“魂啊回来吧!东方不可以寄居停顿。

那里长人身高千丈,只等着搜你的魂。

十个太阳轮番照射,金属石头都熔化变形。

他们都已经习惯,而你的魂一去必定消解无存。

回来吧,那里不能够寄居停顿。

“魂啊回来吧!南方不可以栖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受秦欺骗,入武关而被拘于秦;楚立太子横,是为顷襄王。公元前296年,楚怀王逃跑不成,客死于秦。顷襄王即位,贪图淫乐,置国耻君仇于不顾。他的遭遇曾令楚人举国哀之。屈原痛悼楚怀王,于是,作诗为他招魂。

在屈原所处时代,认为灵魂不死,灵魂是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凡是人睡眠时、重病昏迷时,以及死去时,都被解释为灵魂出窍,即灵魂脱离了肉体,要想让人活过来,就需要把灵魂重新招回到肉体之中。屈原借“魂兮归来!”希望楚怀王灵魂能得到归向和安抚,借以凭吊楚怀王。

后文“魂兮归来!”所表现的是屈原招自己的魂,望自己魂归楚国,抒发了作者的爱乡爱国情怀,并利用已有的巫术形式表达更高的人生追求,在人生自我实现的层次上超越了巫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招魂

1魂归来兮,屈原笔下的芷江: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不敢言楚辞中这首缠绵凄恻的诗词说的是湘夫人娥皇和女英对舜的朝思暮想,悠悠江水,芳香芷兰,寄托着湘夫人无尽的思念和忧怨。为爱殉情的湘夫人最后投江自尽,一番思念寄情于芷兰芳草,忧怨和哀婉飘荡在潇湘之间。

意思:魂啊回来吧

作品名称:《招魂》

创作年代:战国时代

作品出处:楚辞

文学体裁:楚辞

作    者:屈原

原文部分摘录如下: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巫阳对曰:“掌梦!

上帝其难从;若必筮予之,

恐后之谢,不能复用。”

延展阅读:

写作背景:

《招魂》当作于公元前296年,即顷襄王三年。293年楚怀王受秦欺骗,入武关而被拘于秦,逃跑不成,怨愤而死。秦襄王三年,秦欲与楚修好,归怀王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楚人同情怀王这个昏君,除敌忾之心外,还因怀王囚秦时,不肯割地屈服,总算有些骨气。对比只想苟安的顷襄王,自易引起人们的怀念。屈原曾受怀王信用,后来被谗见疏,但总希望怀王有所觉悟。怀王一死,楚国又面临亲秦、拒秦的斗争。屈原写作《招魂》,即认同楚人“如悲亲戚”之情,其中自然就包含了对秦的敌忾之心。《招魂》的形式主要来自民间。古人迷信,以为人有会离开躯体的灵魂,人生病或死亡,灵魂离开了,就要举行招魂仪式,呼唤灵魂归来。屈原写作《招魂》,就是模仿民间的创作,呼唤楚怀王的灵魂回到楚国来。

作者释义: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352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