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五体:楷、行、草、隶、篆。
1、楷体
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
唐欧阳询(欧体)
唐颜真卿(颜体)
唐柳公权(柳体)
元赵孟頫(赵体)
2、行书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3、草书
草书又分:章草、今草。
4、隶书
篆书又分:大篆、小篆
5、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扩展资料
历代名家
李斯
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世称“书圣”。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著名书法著作有《兰亭序》等。《书谱》概总为:“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四人被称为古代书家“四贤”。
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五体这样的称呼,但是对于它具体指的是哪五体却不甚了解,实际上关于人的五体是有很多种说法的,而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一种解释。在《黄帝内经》的《灵枢·五色》中这样写道:“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也。”也就是将肢体里面的筋、脉、皮、肉、骨合称为五体,并且这五体和五脏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另外,还有一个成语为五体投地,这里的“五体”则主要是指头、两膝、两手,表示在行礼的时候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说明佩服到了几点,令人心服口服。
而在书法中,五体:楷、行、草、隶、篆。
1、楷体
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
唐欧阳询(欧体)
唐颜真卿(颜体)
唐柳公权(柳体)
元赵孟頫(赵体)
2、行书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3、草书
草书又分:章草、今草。
4、隶书
篆书又分:大篆、小篆
5、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