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诗句,而是谚语。由明代的周希陶修订于《增广贤文》一书中。
全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白话译文:
不进入老虎的洞,怎么得到老虎的儿子。靠近水的人知道鱼的习性,靠近山的人听得懂鸟的声音。
想要知道山里的事,需要问问砍柴的人。多听就会明朗,只听一点就会晦暗。
多看点实在的,少听点虚伪的言辞。
出处:出自明代周希陶的《增广贤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增广贤文》也不例外。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印记。不少内容反映了封建伦理和道德观念,甚至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宿命论的色彩。
有的内容以个人为中心,反映了当时及时下人们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思想;有的反映了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制度下小市民阶层得过且过、畏缩苟安的心理和避祸厌世的消极人生哲学;有的在当时社会不失为对社会现象的正确反映,今天已失去了借鉴的意义。
还有一些内容含义比较模糊,或者只有片面的真理性,如果不做正确的理解,就会变成错误的东西。这些都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我们要在阅读时采取批判的态度,明察扬弃,批判继承,吸取其有营养的成分,古为今用。
比如文中的“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就有很好的哲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1、 欲知山中事的下一句是须问打柴人。
2、原文
《古今贤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伟大出于平凡,理论来自实践。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满招损,谦受益。自满的人学一当十,虚心的人学十当一。孔小不补,孔大受苦。户枢不蠹,流水不腐。闻过则喜,知过必改。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