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别称

蟋蟀的别称,第1张

蟋蟀的别名,又称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

蛐蛐,学名叫蟋蟀,又名促织。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善鸣,好斗。因为一听到蛐蛐叫唤就知道是入秋了,天气将逐渐变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御寒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不知是谁先发现的,雄性蛐蛐争斗起来挺好玩儿的,于是就把它们逮回来,令其争斗、观其胜负,以博一乐。白露、秋分、寒露,正是玩蛐蛐的时节。“勇战三秋”,就指的是这三个节气。

蟋蟀的体征

体色多为黑褐色,体型多呈圆桶状,有粗壮的后腿,比身体还要长的细丝状触角。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丝,如果是雌虫,还有一根比尾丝还长的产卵管,分辨雌雄还有一招,翅膀有明显凹凸花纹的是雄的,翅纹平直的是雌的。最特殊的是,他的听器是在前脚节上。

蟋蟀别名蛐蛐、夜鸣虫、促织、将军、秋虫、斗鸡等。发生较普遍的有油葫芦和宫蟋蟀,是近年来发生成灾的害虫。

蟋蟀(xī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蟋蟀的别名有促织、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等。蟋蟀是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已知有22亚科55族595属,约4649种。

蟋蟀

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332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0
下一篇 2023-0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