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什么?

吕蒙怎么死的2023-01-30  32

带正电的粒子有质子、原子核、正离子、负离子等。

粒子是指能够以自由状态存在的最小物质组成部分。最早发现的粒子是原子、电子和质子,1932年又发现中子,确认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比起原子来是更为基本的物质组分,于是称之为基本粒子。

这类粒子发现越来越多,累计已超过几百种,且还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此外这些粒子中有些粒子迄今的实验尚未发现其有内部结构,有些粒子实验显示具有明显的内部结构。看来这些粒子并不属于同一层次,因此基本粒子一词已成为历史,如今统称为粒子。粒子并不是像中子、质子等实际存在的具体的物质,而是它们的统称,是一种模型理念。

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种比原子小,但速度很高的带正电的粒子作为“炮弹”去射击原子,以探测原子内的虚实。这种粒子“炮弹”就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射出来的a粒子。

实验中,他让a粒子流打在一块荧光屏上,根据屏上的闪光点来判断a粒子打在什么地方。然后,他又在a粒子到荧光屏途中放上一片非常薄的金箔,看它对a粒子的飞行有什么影响。结果卢瑟福发现,在穿过金箔时,绝大多数a粒子畅通无阻,如入“无人之境”,走的是一条直线可是也有少数a粒子拐了弯,打到旁边去了,极个别的粒子,竟像是碰到很硬的东西一样,又弹了回来。

a粒子比电子重七千多倍,它碰到电子就像炮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改变,因此可以推断,a粒子一定是碰到了原子中带正电的粒子才拐弯的,而这种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重而坚实的,否则就不会有一些a粒子拐大弯它又一定很小,不容易被a粒子碰到,不然,绝大多数的a粒子不会毫无阻挡地笔直穿过射到荧光屏上。

原子中这个带正电的粒子,卢瑟福称它为原子核。

质子

正电

,原子核、正离子(如:钠离子、镁离子等)带正电。

电子

带负电,负离子(如:硫酸根、氢氧根等)。

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阿尔法粒子是带正电的高能粒子。α粒子是某些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射出来的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氦-4),质量为氢原子的4倍,速度每秒可达两万公里,带正电荷。穿透力不大,能伤害动物的皮肤。

α粒子是带正电的高能粒子(He-4原子核),它在穿过介质后迅速失去能量。它们通常由一些重原子(例如:铀,镭)或一些人造核素衰变时产生。

α粒子是一种放射性粒子,由两个质子及两个中子组成,并不带任何电子,亦即等同于氦-4的内核,或电离化后的氦-4,He2+。

通常具有放射性而原子量较大的化学元素,会透过α衰变放射出α粒子,从而变成较轻的元素,直至该元素稳定为止。由于α粒子的体积比较大,又带两个正电荷,很容易就可以电离其他物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300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