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无知己的下一句

惟见长江天际流2023-01-30  37

下一句是: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全诗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勾勒了诗人与董庭兰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翻译: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谁人:哪个人。

5、君:你,这里指董大。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对朋友的劝慰。话说得响亮而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出自:《别董大二首》

作者:[ 唐 ]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践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如下: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作者简介: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莫愁前路无知己”下一句是“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句话出自于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这句话出自于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别董大》。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据说,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珏曾写诗咏叹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写的不过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显,诗境未免狭小。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崔诗只是琴师身世的材料,而高诗却堪称艺术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279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