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因子”本身是一个公式,包含“逆周期系数”等一些因子,但因子的具体指标并没有对外明确,因此不能直接计算。
去年5月,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公告称,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由此前的旧公式“中间价变动=前一交易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变为“中间价变动=前一交易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新公式。
对于引用“逆周期因子”的原因,央行在2017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一是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使中间价更加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合理变化;二是使中间价更好反映宏观经济基本面。
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前,我国外汇市场面临较为严重的非理性行为。尽管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单边贬值预期较强。引入“逆周期因子”的主要目的,正是要抵消这种“羊群效应”。
“逆周期因子”运行逾半年,目前来看,起到了较好效果。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得到扭转,人民币资本项目大额流出的势头基本缓解。2017年6月起,人民币对美元开始持续升值,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6月初的6.8一路升至9月初的6.5,随后在6.4至6.6区间震荡,人民币汇率逐渐回归经济基本面。
而央行在此时回应由报价行自行设定人民币中间价“逆周期系数”,意味着汇率价格机制朝着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市场化的方向在前行。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引入还是调整“逆周期因子”,并没有也不会改变外汇供求的趋势和方向,人民币汇率最终走势仍然取决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随着汇率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已逐步走入新时期,单边的升值或贬值走势很难重现,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双向波动将是常态。
因此,对企业和投资者而言,尤其是对外贸型企业来说,及时树立汇率风险防范的理念和意识,更好地规避汇率风险是必要课题。
在了解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新闻时,有时候我们会看到逆周期因子这一词,许多投资者对此并不了解,那么你知道逆周期因子是什么意思吗?
1、 逆周期因子是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一项机制。逆周期因子本身是一项公式。没有逆周期因子之前,每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模型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而有了逆周期因子之后,模型调整成“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引入“逆周期因子”有效缓解了市场的顺周期行为,稳定了市场预期。
2、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披露了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中“逆周期因子”的计算方法,并表示“逆周期因子”计算过程中涉及的全部数据,或取自市场公开信息,或由各报价行自行决定,不受第三方干预。
3、 在计算逆周期因子时。可先从上一日收盘价较中间价的波幅中剔除篮子货币变动的影响,由此得到主要反映市场供求的汇率变化,再通过逆周期系数调整得到“逆周期因子”。逆周期系数由各报价行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自行设定。
以上就是有关于逆周期因子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逆周期因子只一个公式:逆周期因子=市场供求因素/逆周期系数。
在计算逆周期因子时,可先从上一日收盘价较中间价的波幅中剔除篮子货币变动的影响,由此得到主要反映市场供求的汇率变化,再通过逆周期系数调整得到“逆周期因子”。逆周期系数由各报价行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自行设定。以中国工商银行为牵头行的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总结相关经验,建议将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这一建议得到了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的赞同,并于2017年5月末由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宣布正式实施。
扩展资料:
逆周期因子的优点:
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对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中间价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基本面。前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与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汇市变化明显不符,表明在市场单边预期的背景下,简单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可能会导致中间价比较多地反映与预期方向一致的变化,少反映或不反映与预期方向不一致的基本面变化,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有助于校正这种非对称性。不少市场人士也认为,引入“逆周期因子”是解决“非对称贬值”问题很好的数学方式。
二是有助于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使中间价更加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合理变化。汇率作为本外币的比价,具有商品和资产的双重属性,后者意味着汇率波动可能触发投资者“追涨杀跌”的心理,导致外汇市场出现顺周期波动,进而扭曲与基本面相一致的合理市场供求,放大供求缺口。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可通过校正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将市场供求还原至与经济基本面相符的合理水平,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防止人民币汇率单方面出现超调。事实上,引入“逆周期因子”不会改变外汇供求的趋势和方向,只是适当过滤了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并非逆市场而行,而是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促进市场行为更加理性。由于适当对冲了外汇供求中的非理性因素,引入“逆周期因子”的中间价报价模型适当加大了参考篮子的权重,有助于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也能够更好地防止预期发散。当然,加大参考篮子的权重并不是盯住篮子,市场供求仍是汇率变动的决定性作用。
三是完善后的中间价报价机制保持了较高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基准价格报价机制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取决于其规则、制度是否明确以及报价机构能否自行对机制的规则性进行验证。
在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的调整方案,是由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成员提出,经全部14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充分讨论并同意后实施的,每一家报价行均在充分理解新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报价,并可结合本行报价结果和市场公开数据自行计算验证实际发布的中间价。此外,“逆周期因子”计算过程中涉及的全部数据,或取自市场公开信息,或由各报价行自行决定,不受第三方干预。总的来看,引入逆周期因子后,中间价报价机制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央行首次详解“逆周期因子” 新机制·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08-13
详解人民币汇率逆周期因子:构成、效力与影响·钟正生·财新网·2017年09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