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的志向是什么呢?

子路的志向是什么呢?,第1张

子路的志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改变的,从一开始的简单的物质需求慢慢转变,最后变成了君子之道。

子路早年生活比较清贫,事亲至孝,是《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故事的主人公,比孔子小9岁,是孔子的弟子中追随孔子时间最长的人。

子路的特点:

子路是侍奉孔子时间最长的徒弟,他的一生可以用悲壮一词来形容,他想退出朝内纷争,却又不愿丢掉忠心之名,最后只能以死换取自由,实属无奈。子路性格刚直,早年好勇尚武,据说还陵暴过孔子,后来孔子对他设礼以教,这才有了这位徒弟。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还负责当孔子的侍卫,一路上帮了孔子很多。

侍坐中四个弟子的志向:

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有勇气并懂得道理。侧重于强国。可见他是个有抱负、有自信,却鲁莽、轻率之人。

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侧重于以礼治邦。可见他是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之人。

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很难办到。侧重于富民。可见他性格是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志向,可见曾皙的性格是从容不迫,逍遥洒脱。

《侍坐》赏析

《侍坐》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言志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先富后教,礼乐治国。孔子对他们三人的志向都是肯定的。

哂笑子路,不是认为他的政治主张不对,而是用委婉的态度批评“其言不让”。曾皙的话似乎与政治无关,但他描绘的是一个太平社会的缩影,即形象化了的礼乐之治的盛世,所以深受孔子的赞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268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0
下一篇 2023-0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