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如此,便对吗? 是什么意思?


这是出自鲁迅先生的话,意思是一件事从来都是这样做的,但他不一定是正确的。告诉我们,不要以为那些已经立足久远的话或理论是对的,要用实际证明而不是凭空猜想!

原文:

“从来如此,便对吗?”,鲁迅问。世界还是只接受单一质地的人,却不接受多元的人,稍微超前的人被认认为异类或是狂人,这是一种可悲。

从小生活到现在,我们的一部分生活被家庭安排,一部分生活被学校安排,今后工作了,又被工作分走一部分。无论是时间还思想,我们都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跟着一堆又一堆莫名的规则固化自己的行为模式。

扩展资料

朱德庸曾说:“你的好对别人来说,就像是一颗糖,吃了就没有了。你的坏对别人来说,就像是一道疤,留下了就永远存在。这就是人性。”

你的善良要有锋芒,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要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你真诚时,还要辨别他人是否真诚,如此才好。

一种弱者欺负强者的劣根性。弱者欺负强者,是一种压抑的扭曲的心理补偿方式。弱者并不希望世界公平,他只希望自己得到公平,一旦他身居高位,他不会怜惜他的同类人,反而是狠狠的压迫与剥削,比真正的上层者更面孔狰狞。

“从来如此,便对么?”是对当时现实的讽刺吧,人民麻木不堪,只知苟且偷生,不知向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挑战,这句话是鲁迅想让人们问问自己的吧,一直是这样,但一直永远就只能这样了么?一直这样,那么这样就对么?

这是《狂人日记》里的句子,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小说。作者除在本书(《呐喊》)《自序》中提及它产生的缘由外,又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指出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拓展资料: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在中国“五四运动”结束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

1917年8月9日,鲁迅应钱玄同之邀,答应其为《新青年》写文章,并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记》的创作。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鲁迅曾经看过大约百多篇外国文学作品。

《狂人日记》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在小说的开头“狂人日记序”中写道:“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狂人病体痊愈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在众人眼中,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病人,在狂人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这样的不同角度和立场,深刻的揭示了病态社会的悲哀。

小说通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保守的传统文化。“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狂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也是自己对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小说的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实践性的探索。

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鲁迅《狂人日记》从来如此,便对么表达的意思是对当时现实情况的讽刺,人民麻木不堪,只知苟且偷生,不知向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挑战,用反问的语气来说,如果从原来就这样做的事,到底对不对。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文小说,本文通过从来如此,便对么来向人们提供了一种思想,时刻进行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思。

《狂人日记》赏析。

《狂人日记》通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保守的传统文化。“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狂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也是自己对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小说的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实践性的探索。

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262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