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的意思

塑料布2023-01-29  17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说自己作诗时为选好一个字要思索很久,甚至捻断好几根胡须(古代很多文人都是留须的,捻须也是一些人思考问题时的习惯动作)。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卢延让的《苦吟》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

扩展资料

年代:唐

作者:杜荀鹤

作品:苦吟

内容:

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一句我自得,四方人已知。

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始拟归山去,林泉道在兹。

年代:唐

作者:崔涂

作品:苦吟

内容:

朝吟复暮吟,只此望知音。举世轻孤立,何人念苦心。

他乡无旧识,落日羡归禽。况住寒江上,渔家似故林。

鉴赏评析: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而相传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更是在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加注一首小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极言炼句时间之久,吟成后之欢,可见一斑。

【苦吟】卢延让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评析:晋江·鸿江涛】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而相传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更是在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加注一首小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极言炼句时间之久,吟成后之欢。灯谜创作何尝不是如此呢?“成句加注”,便是谜作者艰苦创作的切身感受。以谜论谜,作者匠心独运,会意成谜,底句中的“成”字由原来的“现成的、既定的”转义为“完成、实现、成功”,“注”由原来的“给面句做解释”转义为“倾泻、落泪”,以扣合面意,如是面底对应,丝丝入扣,竟无一字余闲。时下,谜坛不乏以成句为面而字句抛荒之作,此谜亦可为其鉴也。观斯谜,正应了一句时尚的广告语“简约而不简单”。品味再三,想来此谜若真无知音相赏,天涯老弟岂不要“归卧故山”了!是以为之一评。〖此谜系鸿江谜社二十周年庆典暨风云谜擂年终总决赛谜题〗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是卢延让写的,诗的名字是《苦吟》。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作诗时候的严谨,有的时候因为对于一个字不满意,就有可能思考几天的时间,把自己的胡须都揪断了。这可能就是现代人写不出好诗的原因了,因为人心是比较浮躁的,没有古人的好耐心以及毅力,没有办法对诗句进行逐字逐句的琢磨。

古代的诗人是比较相轻的,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文人相轻,对于彼此都是很不满意的,认为他的才华比不上自己。有些诗人就会把别人的诗句混合在自己的诗里面,然后拿给别人看,结果对方却单单把这两句诗挑了出来,就表示这个人的才华确实是很出众的,得到了很多人的承认。而卢延让就是一个写诗,非常厉害的诗人,虽然没有那么的出名,但有些诗句确实是很有含义的,比如说上述的两句。我们往往会说诗中有几个字是点睛之笔,这些字就是诗人才华的具体体现。而这些字就是诗人们苦思冥想出来的,耗费了很多的心血。

学生们就应该多读一些诗词,这样才能明白语言的魅力,才能知道古代人在学习时候有多么努力且严谨。人生就要如此,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更要一丝不苟,并且要刻苦执着一点。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是比较好的,夏天的时候有空调,冬天的时候有暖气,小孩子在读书的时候也是冷不着、热不着的,所以要更加的重视知识,要更努力地学习,这样才无愧于父母的付出,会于社会对于孩子的关心和照顾。

通过这首诗就能联想到很多的事情,比如说工作的时候就需要一丝不苟,要严抓细节,像诗人写诗一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249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