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明亡之后再无华夏”的出处和意思?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明亡之后再无华夏”的出处和意思?,第1张

这两句出自南明遗民的诗句。具体作者不详。

意思是“宋亡的崖山海战导致传统的汉民族政权首次完全被北方游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这句话被用来表示华夏文化在经历蒙元灭宋后发生严重的断层,古典中华文化遭到了摧残”。

历史背景: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是南宋末年宋军与元军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标志着南宋的灭亡,中国方面对参与这场战争的人数有30万及50万两种说法,但据日本方面的记载,宋元双方投入军队50余万(其中宋方面20万,但20万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眷属、宫廷人员、普通百姓,实际战斗力只有数万),最终宋军全军覆灭告终。此次战役即标志着宋朝的灭亡。

崖山海战是宋朝末年宋朝与大蒙古国的一次战役,标志着宋的灭亡,也是这个时候出现了外族统治中原的历史,所以已无中国,就是中原已经不是汉人的中原,这只是土地的侵略。

明亡之后,标志着汉族有一次被外族统治,而清朝的统治者从剃头,留辨,着装甚至思想上把中原人同化,故而说再无华夏,不光是土地的侵略,更是中原人思想,习俗的颠覆,所以华夏这个词已经到那时消亡殆尽。

这个词语的由来:明朝灭亡之后,被迫归顺清朝的朝鲜李朝朝野出于对当面大明帝国救朝鲜于水火之情的感恩戴德以及被汉文化熏染多年的情节,对于清政府相当不屑,于是,这种情绪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包括出使清朝的外交官当面背后有些言论对清政府明显不敬,更多的通过文人或朋友间的交流记录下来。

比如当时朝鲜一个叫做金钟厚的人,给曾经出使清帝国的洪大容写信,说“所思者在乎 明 朝 后 无 中 国 耳,仆非责彼(指中国人)之不思明朝,而责其不思中国耳”。并且相当激烈地锐,朝鲜对于中国,“所贵乎中华者,为其居耶?为其世耶?以居则虏隆亦然矣,以世则吴楚蛮戎鲜有非圣贤之后者矣”,在他们心目中,中国就应当是中华,中华原本是文明的意思,如果中华文明并不在清国,那么,我“宁甘为东夷之贱,而不愿为彼之贵也”。……这个时候的朝鲜人,早已不把清帝国作为“中国”,更不把清帝国看作中华。(援引他人)这大概算是这个说法的最早出处。

同时期的日本处在江户时代,之前对于中华敬仰万分,但是看到清朝当时的现状以后,日本人也产生了和朝鲜人同样的心情,认为从此之后中华的文化仅在日本存在,故而有了无中华的意思。按照当时的日本朝鲜的情况,估计不会直接有人总结提炼出来这句话。

这个意思我以为更可能像是近代现代中国愤青们总结提炼出来的。他们有知识——熟知本国历史熟知朝日文化,有激情——拳拳赤子心定是热血男儿——但是也一定愤世嫉俗语出惊人,正话反说恨铁不成钢类的情绪难免有如此强烈表达。

出自日本记载的南明遗民的诗句。

崖山之后无中华,又称"崖山之后无华夏" ,与"明亡之后无华夏"一句并列,是一种文化和网络论调 。

该论调主张者认为标志着宋亡的崖山海战导致传统的汉民族政权首次完全被北方游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并认为华夏文化在经历蒙元灭宋后发生严重的断层,古典中华文化遭到了摧残。

"崖山之后无中华"出自南明遗民的诗句,以崖山海战比喻南宋败亡,哀叹山河破碎,神州陆沉。

崖山海战是南宋末年宋元的最后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告终。战后宋朝随之覆灭,元朝完全统一了中国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将云贵、青藏、蒙古高原和东北北部与传统"汉地"一起纳入统治范围 。

词语释义:

"崖山之后无中华"指中国历史的一大剧变-----宋元鼎革的期间,崖山海战后陆秀夫背负着帝昺投海自尽,后宫及群臣大多随之殉国的事件。

中国方面对参与这场战争的人数有30万及50万两种说法,但据日本方面的记载,宋元双方投入军队50余万(其中宋方面20万,但20万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眷属、宫廷人员、普通百姓,实际战斗力只有数万),最终宋军全军覆灭告终。

此次战役即标志着宋朝的灭亡,元朝统一中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245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29
下一篇 2023-0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