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第1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三个倡导”:在国家价值目标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价值准则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和基础,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高扬主流价值理想。这24个字,既体现了通俗化、大众化,也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

承载着“两个巩固”、“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体现“两个巩固”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表述,从国家价值层面充分展示了“中国梦”的具体内容。

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这些思想积淀着我们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丰厚的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扩展资料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更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着力点。这就需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

要以课堂为主渠道,使“三个倡导”伴着丰富的载体,进教材、进校园、进头脑,让师生们熟记在心,耳熟能详;要使青年学生通过思政课、讲述中国故事、找身边的好人等,引发共鸣,增强认知,见贤思齐,择善而行;

要突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阐释“三个倡导”,讲清楚深远意义、深刻内涵、时代特征,讲清楚历史底蕴,讲清楚古今中外主流价值观的异同,解疑释惑,积极回应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关切。

同时,还要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接地气的特色和方式,推出更多更好的校园文艺作品,歌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增强传播力,使广大师生获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在公民层面上,要让全体中国人民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热爱祖国,维护祖国,振兴祖国;

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多做贡献;

诚实守信,以诚相待,言出必行;

对人友善,真诚相待,和睦相处。

要在工作生活中时时处处展现出中国公民的良好风范,努力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在社会层面上,要让全体中国人民明确我国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平等观,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让中国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在国家层面上,要让全体中国人民明确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立足岗位,努力工作,为了国家富强作出贡献;充分发扬民主,为国家改革发展献计献策规范言行,努力提高国家的文明水平促进和谐,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

坚定价值观自信的意义:

1、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软实力的实质是文化魅力,基本特点是靠自身的吸引力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强制力发挥作用,是“同化的力量”和“感化的作用”。软实力不仅要求思想深邃有穿透力,而且要求在表现方式和途径上有亲和力。

2、价值观自信具有坚定主心骨、激发正能量、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作用。当下,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内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并存,人们思想活动和价值判断的独立性、差异性、选择性以及多样性进一步增强。

扩展资料:

价值观自信的根本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到底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价值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科学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的伟大实践总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225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29
下一篇 2023-0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