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带反应名词解释是什么?

匈牙利语2023-01-29  35

透明带反应名词解释:在单精受精动物(包括哺乳动物),若有多个精子入卵(多精受精)胚胎就会早期死亡或发育异常。

经长期进化,动物发生许多阻止多精入卵的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透明带反应和卵质膜反应。哺乳动物成熟卵子质膜下分布着一些单层膜包着的皮质颗粒,受精时,立即引起卵子发生皮质反应,皮质颗粒与卵质膜相融合并将其内容物胞吐到卵周隙中。

胞吐的皮质颗粒内容物中含有蛋白酶和糖苷酶,可溶解透明带表面上的精子结合受体,阻止其它精子穿入透明带,即为透明带反应。

胞吐后的皮质颗粒膜便补到卵质膜上,这些膜或皮质颗粒内容物便改变卵质膜性质,阻止多余精子进入,即为卵质膜反应(谭景和,1983)。研究透明带反应的机理,对于了解哺乳动物受精机理,提高动物繁殖率,控制人类生育和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

1956年,澳斯汀(C.R.Austin)等最早提出透明带反应的概念。

后来,不少学者实验证明皮质颗粒引起透明带反应。1971年巴罗斯(C.Barros)等发现,用受精时仓鼠卵子所排除的物质(主要是皮质颗粒的内容物)处理的卵子不能再受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透明带反应

顶体反应:受精时,精子一接触到卵表面或卵周结构,精子顶体泡即与精子质膜融合,释放出酶和其他蛋白质的反应。有助于精子穿过卵的外围结构和精核入卵。

透明带反应:哺乳动物阻止多精受精主要依靠卵的皮质反应,其作用部位包括透明带、卵细胞膜和卵周隙。有的动物皮质反应主要引起透明带发生改变,称透明带反应

顶体反应是精子发生的,有助于入卵;透明带反应是卵细胞发生的,阻止后来的精子入卵。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222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