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为苏轼所建筑,则于史有证。
杭州西湖的苏堤,是北宋元祐五年(1090),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所构筑,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
不过,可以肯定,今天游人所见的苏堤,早已不复苏东坡修筑的原样,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增补修葺,整饬路面,植树造林。
比如,在里西湖修筑了“杨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间杭州知州杨孟瑛,就曾经将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于补益“苏堤”。也就是说,今日“苏堤”之美,并非成就于苏东坡一人之手。
申遗历程
2010年6月9日,根据申遗专家的意见,“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的本体——苏堤,将实施3处花坛的整治,这三处花坛由于与苏堤整体“桃红柳绿”的意境不符,被列为苏堤整治的重点内容,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被拆除。施工时间将从6月20日开始。
2011年6月25日电 接近北京时间6月25日凌晨零点,正在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的西湖,也是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
苏堤的旧称是苏公堤,它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
苏堤是北宋元祐四年,诗人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指挥20多万人,利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葑草和淤泥堆积而成。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
南宋以来,苏堤春晓就是西湖十景之首。长堤卧波,贯通了整个湖的南北两侧,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被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据《元史》记载,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
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据说,这些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
南宋开始,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不过,可以肯定,现今游人所见的苏堤,早已不复苏东坡修筑的原样,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增补修葺,整饬路面,植树造林。
比如,在里西湖修筑了“杨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间杭州知州杨孟瑛,就曾经将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于补益“苏堤”。也就是说,今日“苏堤”之美,并非成就于苏东坡一人之手。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扩展资料:
苏堤,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西湖西部,南起南屏山下花港观鱼,北抵栖霞岭下曲院风荷和岳庙,全长2.797公里,将西里湖同外西湖分割开来,与白堤、杨公堤并称为西湖三堤。
1089年,时任杭州知府的苏轼疏浚西湖,以淤泥和葑草筑成联系西湖南北的长堤,后人遂以其姓命名该堤为苏堤。为纪念苏东坡对杭州的功绩,后人在苏堤南端与南山路相交汇处设立了“苏东坡纪念馆”,内有苏东坡石雕一尊。
南宋时期,由于苏堤连接了南北山,是杭州市郊的重要交通要道,所以逐渐发展成为集市,成为杭州市民郊外踏青的必到之处。再加上苏堤两侧遍植柳树、桃树,又杂有玉兰、樱花、芙蓉、木樨等多种观赏花木,风景优美。苏堤春晓就成为了西湖十景之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