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百姓的意思是什么?


“黎民百姓”的意思:指普通老百姓,原本“黎民”和“百姓”是两个不同的阶层,后来随着“百姓”(多指贵族阶级)地位的降低,“黎民”和“百姓”统一称谓,共同指称普通老百姓。

读音:lí mín bǎi xìng

词性:通常在句中用作名词,作为主语或宾语。

例句:欧洲成了修罗场,容纳了这场有史以来最谋人性命的战争,而比起参战的士兵们来说,黎民百姓所经历的种种惊惧其情况更加糟糕。

“黎民百姓”的近义词介绍:平民百姓

读音:píng mín bǎi xìng

表达意思:指普通百姓。

词性:平民百姓通常在句中用作名词,作为主语或宾语。

例句:古今中外任何人都不会长生不老,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莫不如此。

1、黎民百姓指的是普通平民老百姓,原本“黎民”和“百姓”是两个不同的阶层,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黎民”和“百姓”统一称谓,共同指称普通平民。

2、在周代之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氏,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姓氏的。因此当时“百姓”指的就是那些贵族和官员们。其中“百”是个概数,并不是真的只有一百个姓,是众多的贵族和官员合称为“百姓”。

黎民百姓是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普通老百姓,是从西周开始对百姓的称呼。

那么“黎民”和“百姓”是同一个意思吗?

从字面意思来看,“黎”是黑色,“民”是人民,“百姓”中的百是量词,表示多,“姓”即姓氏。

只这几个字来看,有些难以理解,但根据历史长河追溯到远古时期,便已出现了关于这两个词语的记载,它们两个还与一些神话故事有关。

在几千年前,黄河流域集中了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各部落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发生冲突,引发战争。

在后来黄帝和炎帝族的部落决定联盟,共同来对付九黎族。九黎族的领头人物蚩尤最终被炎黄所杀,以战败结束了这场战争。

九黎族的人民被俘虏称,此后百姓与黎民便有了区别,百姓是奴隶主,九黎族的黎民变成了奴隶。

后来经过夏商朝代,到了西周只有有姓氏的人才是有地位的人,因而这百家的姓氏就称为“百姓”,是对贵族的一个统称,因而“百姓”成为了贵族的特有称呼。

这个时候的“黎民”已经不只是简简单单只指九黎族的人,还包括自由民、农民等。总之,这个时候百姓和黎明明显是水火不容的对立阶层。

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为了逗褒姒美人一笑,多次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一开始诸侯国还慌慌张张跑来以为有敌人入侵,结果发现是周幽王的恶作剧。

第二次诸侯国还尽职尽责跑了过来,但是不久后周幽王真的遭到了危险,万分着急去点燃了烽火台,希望能够能到诸侯的援助,诸侯还以为这次周幽王又是为了女人大动干戈,于是没有前去护驾,而这就直接导致西周灭亡。

紧接着周平王即位,建立了东周,但由于手中没有权力,诸侯国对他可以说是不屑一顾。

周王的威信在诸侯国中一点点削弱,周王朝的实力也逐渐走下坡路,各个诸侯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算盘。

诸侯国之间为了领土开始出现小面积的战争,有的实力比较大的诸侯国甚至明面上来吞并小的诸侯国的。

——最开始是郑庄公开了这个头,后来愈演愈烈,直到战国时期形成了“七雄争霸”的场面。

此时许多贵族的“百姓”也慢慢沦落到“黎民”这个阶层中,慢慢地百姓和黎民成为同一个阶层的人,都是指普通的百姓。

因此后来“黎民百姓”就是指普通人民,沿用至今。

所以“黎民”和“百姓”在上古时代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代表了低下的奴隶,一个是高高在上的贵族阶级即奴隶主。

但是从西周覆灭后,周朝逐渐走向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百姓”逐渐沦为“黎民”,两者差别开始缩小,直到如今,两者意思都是指普通百姓。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210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