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局风穿搭”背后的审美哲学

“厅局风穿搭”背后的审美哲学,第1张

“厅局风穿搭”背后审美哲学

网络图

虎嗅青年文化集团出品

作者|黄瓜汽水

标题,编辑|渣县

人类对所有物种的求偶和爱情都有着敏锐的研究态度:

从专家洋洋自得的角度,研究少年维特的孔雀;也会沉迷于春猫的屁股,去分析它的小心思;同样,我们将分析婚姻市场的着装规范,以解码人类的爱情趋势。

服装的深层隐喻与性密不可分。从祖先用来遮盖性器官,到后来延伸的伦理观念,服装的意义不仅仅是装饰那么简单。流行的穿着方式背后,其实是社会精神的一个侧面。

现在网络婚恋市场,最抢手的衣服不是清纯少女和都市男孩。

是当地的风。

如果把办公室风格拆开,会看到一行字:体制内哲学。

我们都知道,体制内的言论要化繁为简,体制内的着装要化繁为简。核心原理是:“重剑无刃,大技不工”。

当地的风逐渐减弱。

穿搭系统的第一条规则就是在配色上要小心。

除了黑、白、蓝,任何颜色在这个世界上都格格不入。

最近很多时尚男都加入了模仿办公室风的浪潮,但是他们明显的穿着和不经意间暴露出来的穿着伤害注定了他们与办公室风无缘。

比如下图的潮男,一件棕色夹克,一双白色鞋子,因为宽松的搭配,注定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朝南没能模仿办公室的风格。

俗话说“男穿红本钱,女穿兄弟”。只有当他们衣冠楚楚的时候,来之不易的编制才能大放异彩。如果穿上就翻车,结局只有一个:男像中介,女像微信生意,严重影响你的职业生涯。

首先可以根据工作环境来区分穿着调性。

在基层单位,运动服无伤大雅。原因是下乡方便,流动性强,不妨碍随时跳起来干体力活。

但是如果你在办公室工作,你应该在睡觉前提前准备好你的衬衫和鞋子。

不同级别的磨损特性

从左至右:

工作人员-乡镇干部-科级干部-局级干部

我们也可以根据工龄长短来穿穿思路。

刚进体制的年轻人,需要随时下楼搬材料,帮领导送材料,帮同事提水桶。在这一点上,一件舒适的合体可以显示出一个新人谦虚、努力的态度。过于备战容易事与愿违,惹人发笑。

比如这个男生犯了一个大忌:非正式会议外打领带略显青涩,甚至可能被误认为是上级领导的检查,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误会。

对于一个体制内合格的男生来说,领带是日常搭配中绝对不会出现的单品,除非你想看起来像个链家代理或者保险推销员。

网友晒衣服。

那么一个合格的办公室男孩应该把握哪些细节呢?

首先,重量级单品:哈灵顿夹克。体制内男生梦寐以求的衣服,是千万公务员中最稳定的选择。

简单方便又不失庄重;但是,在休闲之余,还要亲民:没有logo,只是为了保持神秘感,让七大姑八大姨对你的等级保持敬畏。

行政夹克

夹克的拉链位置也很有讲究。拉在胸前是标准答案。

对脖子来说太高了,对肚子来说太低了。

一件合格的哈灵顿夹克,外观上不应该有任何明显的口袋。原因很简单:进入体制内,就要和口袋说再见了,要时刻保持紧张和活泼。

带保温杯的行政夹克

衬衫的细节也相当精致。

衣领代表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太大的领子有点华而不实,但是太小的领子却系在背后。

你不必把扣子系得太紧。解开第一颗扣子,就是打开格局,走进人群。

来源《以人民的名义》

至于下装的选择,一条舒适有垂感的黑裤子,注定是一辈子都要焊在腿上的。

在尺寸的选择上不能马虎。Oversize,显得太懒;紧身,看起来像个幽灵。不要太小,可以表现出你不偏不倚,成熟低调。

裤子不要太长,乱叠,说明你对生活没有责任感。如果它们太短而不能露出你的脚踝,就会显得轻浮。鞋帮上方的第二个洞是标准答案。

网友模仿办公室风格

而一双优雅的黑色或藏青色尼龙丝袜,是搭配黑色德比鞋清凉透气的不二之选。

袜子

在发型的选择上,要遵循干净的基本原则。

剃成圆寸,看起来像是一个激烈的社会,是一条扫黑除恶、漏网之鱼;长发,脏辫,不整洁的个人风格,疑似随时离开去追求狂野的梦想。

而一个不长不短、鬓角整齐的寸板,能像你的发际线一样清晰地凸显你的人生规划。

来源《以人民的名义》

看到这里,聪明的人早就发现了,更别说大厅里的怒火了。就算我们普通男生能在科里科生气,也就赢了一半。

硬性规定没有错,只是入门规定。更高级的制度穿哲学,考验的是体谅人情。

体制内最忌讳的就是“鹤立鸡群”。

眼镜和手表尽量是银色的,不能出现金色。腰带要简单低调,不要出现logo。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王,一个科员,领导一个临时会议。只有你穿了一件圆领白t恤和一双大耐克。领导不找你谈会找谁?

别管你20多岁的时候有多爱Amikaji和西本cityboy。面对沉稳的办公氛围,你的帆布鞋和毛衣似乎就要落伍了。只有你的衬衫和外套才能证明一颗稳定成熟的心。

模仿被很多网友挑了出来。

扣分:手机壳太卡通,显得角色太年轻不成熟,没有摆脱学生气。

对于体制内的女生来说,虽然比男性有更多的颜色选择,但也要时刻刻上“不要突出,不要突出”这几个字。

吊带,背心,人字拖,凉鞋,热裤,短裙。体制内一个懂事的女生,落地第一天就会把这些衣服从衣柜里叫出来。

衬衫的质量必须和你的生命一样高,一样稳定。飘动的雪纺像一颗不安的心。太文艺的棉麻让人觉得不接地气。

只有硬朗的质感才能表现出一个体制内女生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决心。

短裙是基本法则。在一些单位,穿裙子配肉色丝袜也是基本礼仪。

女装

告别你的辣妹风和bm纯欲风,收起你那无敌夸张的大耳环。

向吕和告别。能装几斤材料的公文包是ootd离不开的配件。

手提包

平时穿的很甜的女生,恨不得年轻十岁。当我进入体制后,我要学会逆向思维。

看起来老了,可以瞬间增加十年的工龄。

换个衣服,瞬间增加十年服务。

当一个人在系统中彻底研究穿的哲学,就会发现穿只是一个切口。

全身所有的细节都要服务于体制内的规则。

包括但不限于:倒茶后七分钟,做人的潜台词,在车上和领导三聊三不聊。

打卡《知乎》和《小红书》,系统里的智慧语录可以总结十大专著,和明代那些东西一起被列为中年男人最喜欢的书。

网民在体制内有共同的特点。

所以体制内真正有野心的男生女生早就意识到了一个秘密——

跟着领导穿才是极限穿。

局风,用一句广为流传的文字来概括就是:

“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一个五险一金,工作努力,圈子干净,举止优雅,中控台挂国旗,后备箱米面油的男生有多香了”

有多香?办公室风男生是无可争议的相亲帝。无论你是大厂P8,还是创业型人才,在端着铁饭碗的他们面前,你都略显尴尬。

网友分享

体制内这个词,成了婚姻爱情欲望低的社会的最后一针强心剂。

俗话说“嫁汉,穿衣吃饭”。当代年轻人对这句话的消化速度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他们期待一个制度化的丈夫/妻子,以及制度化的男朋友/女朋友。

除了把国旗放在中控台上,还要在不经意间补上政府机关和单位的通行证;后备箱里不需要准备华而不实的鲜花、气球、蛋糕,只需要装满单位发放的米、面、粮、油、有机蔬菜。

一个体制内的身份,足以在相亲市场傲视群雄;相反,如果没有编制,即使年收入百万,也不是高质量。

就连过年回家吃饭的时候,也会羞愧的低下头,因为你是阿里的员工,就因为你表哥考上了你家乡的公务员。

微博截图

我们与生俱来的对建制的向往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只是这几年似乎越来越狂热了。

在《我爱我家》里,傅明老人看着报纸说——

“无名女尸相貌端正,正在寻找副师级以上的男子。要求他有车有房,漂亮健康,不吃葱不吃蒜,未婚离异。”

和平听了,笑道:“就这条件,上哪找?”

《我爱我家》截图

但是现在的青年男女可能根本笑不出来。

市面上的相亲帝都不是这个水平。

老虎热贴:小康家庭体制下,男生可以在相亲市场“乱杀”吗?

连相亲营销号都带着同样的说辞,反复向你灌输婚恋焦虑:体制内的男生才是货真价实的镀金Mr Right,再开始就来不及了。

“上周,一个女生参加了活动,说了她的择偶标准。所有在场的妇女都点头表示同意。你觉得相亲市场上帅哥最受欢迎,最受婆婆认可吗?不完全是。现在,女孩子最想嫁的就是那个在大厅里生气的家伙。外表和穿着都有一种老干部的气质,看起来稳重成熟。”“体制内的女人为什么喜欢男人,因为他们很清醒。笔试帮他们筛选智商,面试帮他们筛选情商,体检帮他们筛选健康,政审帮他们筛选人生经历。”

在网友调侃的段子中,青年男女对未来的想象不再是爱情和诗歌的距离,而是一首关于编制的新时代歌谣:

“我是老师,老公是公务员。儿子让他考公务员,嫁给老师。女儿让她考教师,嫁公务员。”

甚至有些年轻女性,偶像化,比谁都有“体制内”的气质,要追根溯源。

现在,考编成功上岸的刘浩然,一张站在人民大会堂前的照片,无数女大学生被骗来父母的一句赞美:“这个男朋友终于找对了”。越来越多曾经在舞台上活蹦乱跳的演员、歌手,争相踏入办公室的圈子。

有工作的明星比没有正当工作的明星更有安全感。陈晓《中国梦》红了之后,各大销售号的宣传文案都默契十足:“陈晓,我体制内的男朋友,上过两次新闻联播,出身公务员家庭。”

叛逆的人和故事早已消失在风中,每个人都从高处空降落,勤勤恳恳地洗着白衬衫。

“90年代,流行于90年代的刘德华,穿着皮夹克,骑着摩托车,头发让风吹出来而不是一头公羊,人不驯服,想出去看看外面。现在流行显老显老,直发,衣着得体。是时代的气质,落后,保守,不敢试错。”(@废话)

而考试的编制就是当下年轻人的集体画像。

年纪小一点,从大一开始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备考时间线;老了,感觉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去兜了一圈,最后还要回老家考公务员,咬牙切齿给自己的30岁礼物就要上岸了。

甚至还有更年轻的。从高考结束开始,就要开始思考选择什么专业进入体制内。

网友发布的帖子

中国人的一生就是一辈子高考,也许高考只是短暂的休息。对于一个想进体制内的人来说,国考是所有考试中的巅峰。

在所有准备国考或备考的记录中,你可以体会到一个中国作家的辛酸心态。我们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只有吃了苦,才能做好人”,以至于苦难成了成功的主菜。

考证与分享

人们为之疯狂,是因为他们站在墙外,窥视墙内的美好生活。

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编译真爽,系统好香。

网友分享

虎扑的一个好评的帖子,用图文总结了体制内工作人员的一天。他们不慌不忙地上班,悠闲地走路回家午睡,下午准时回家吃饭,引来众人羡慕。

区里一个省政府办的成员,不甘落后,日常生活比帖主还有些悠闲。

“早上8:15起床,8:30出门,单位楼在我小区前面,8:40到办公室,每天迟到十分钟也没关系。反正没人管。打开电脑看手机,九点泡一杯茶,上厕所有偿安排,九点二十分回到办公室继续扣手机。10点玩手机玩累了,就和办公室人员聊聊天,10点下班回家

当然,闲与忙的程度取决于单位的性质,几乎就像开盲箱的概率。

有人天天刷手机出门,有人考上公务员后喜欢提白加黑996。

"...基层只会比外面卷帙浩繁,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比外面辛苦,比外面赚的少,谈理想,谈贡献,三天开一次会……”(@调皮的郭贝勒)

除了比较谁更悠闲,另一个重要的比赛环节是晒食堂

曾经参加这个比赛的是腾讯字节员工,但是随着裁员浪潮的席卷而下,那些正在晒工卡,晒食堂的人,现在已经干的沉默了。

Vlog这种大厂,总能尝到一种不稳定感。再多的零食和下午茶也抵消不了下个月被逼毕业的焦虑。

网友分享

继承了大厂人的优良遗产,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也爱上了食堂。但是,他们给你看的不是资本家的小恩小惠,而是社会主义大锅的优越性。

厨师炒勺出来的朴实无华的菜,代表了一辈子的温饱。把食堂的馒头和肉包子捧在手里,有助于你过好余生的安稳和幸福。

网友分享

就像传统年画中的胖娃娃抱着鲤鱼一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回到了简单,小规模的农民和温暖的状态-

冰箱里有吃不完的鱼虾,米桶里有新米,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时尚达人总是说,你穿什么就是什么。

我们穿的不仅仅是一套衣服,而是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我是谁,我属于哪个群体,我处在什么样的环境,我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当大多数年轻人有意识地穿上同样的衣服时,一种新的审美取向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

每个时代或阶段,人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人的审美标准。一代人选择的审美趣味与其背后的权力关系密切相关。

布迪厄认为审美趣味受到社会权力结构的影响。“审美情趣其实是一种隐性的影响。虽然各个社会阶层的口味不同,但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现实中,这基本上是和审美力的大小成正比的。在某种程度上,权力结构影响着利益层级的形成和出现。”(《权力视角下的审美趣味研究》,黄中善)

舞台照片

审美取向也是我们社会环境的信号弹。

以前年轻人向往的是外企白领和下午茶,程序员深夜敲代码。只要他们足够努力,期权、房子、户口都是可以达到的,阶级跃升就在前面。整个社会进步很快,北漂,沪深,都是奋斗精神。

现在,制度几乎是每个人的答案,是宇宙尽头等待每个人的亮点。年轻人羡慕的赢家,是毕业后能顺利进入体制和事业的人。

即使招聘激烈到20000:1,即使报名人数逐年增加,即使公务员未来面临降薪,也阻挡不了大家钻进一个洞里取暖求生。

我朋友圈的健身教练,在健身房被迫停业3个月,即将倒闭之前,半夜发了一条朋友圈感慨人生:当初为什么不咬着牙去考试?

网络图

时代真的变了。

我爸妈出海的时候,我们上岸了,可能是因为水太冷了。

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让年轻人的激进逐渐收缩,最后一步步回到最安全的地方。

五年前从体制内辞职北漂的小王,如今正躲在降薪裁员的风暴中。看着留在体制内的同学晒着办公室风ootd,小王悔恨的泪水湿了枕头。

半夜他才回想起以前的单位,深红色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台旧电脑,食堂里飘着一股饭菜的味道——自己一直能撑得住的安稳生活,终究还是错付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131509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4
下一篇 2022-08-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