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一定律

开普勒一定律,第1张

克卜勒定律 开普勒定律

1.普勒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发表于1609年,开普勒从天文学家第谷观察火星位置得到的数据中总结出来的。第三定律发表于1619年。这三个定律也被称为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

2.开普勒定律:

(1)椭圆定律所有的行星都以椭圆的形式绕太阳运行,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②面积定律。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以相等的时间间隔扫过相等的区域。

③调和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恒星时间的平方()与其轨道长半轴的立方(ai)成正比。此后,学者们将第一定律修改为:所有行星(和彗星)的轨道都属于圆锥曲线,太阳位于它们的焦点之一。第二定律只有在行星的质量远小于太阳的质量时才是准确的。如果考虑行星吸引太阳,那就是两体问题。修正后的第三定律的确切公式是:(其中m1和m2是两颗行星的质量;马是太阳的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9594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30
下一篇 2022-07-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