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遭到破坏,气候逐渐干燥,土地荒漠化严重;2.人口增长。不断增加的人口使土地面积越来越小,导致土地的过度使用;3.地理因素。干旱半干旱地区处于大陆腹地深处,在世界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蒸发量最大。这些地区容易土地沙漠化。4.气候因素。当气候变得干燥时,荒漠化就会发展;当气候变得潮湿时,荒漠化就会逆转。
荒漠化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经济开发建设。沙漠化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就有沙漠了。然而,荒凉的沙漠和肥沃的草原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有了水,沙漠可以长出茂盛的植物,成为充满生机的绿洲;如果没有水和植物,绿地可以很快退化成一片碎石。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人们不顾气候和土地条件,只是开荒过度放牧;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不顾后果,大肆砍树割草。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缺水少风。现在土地被蹂躏,植被被破坏,降水少了,风却更大更大了。强风强烈侵蚀表土,风沙越来越多,沙丘发育缓慢。这使得可以耕种和放牧的土地变成了不适合放牧和耕种的沙化土地。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
1.设置沙障
主要有草方格沙障、粘土沙障、栅栏沙障、垂直沙障和平铺沙障。方格沙障由麦秸、稻草、芦苇等材料制成,在流动的沙丘上扎成防风墙,减弱风的侵蚀。同时可以拦截降雨,增加沙层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粘土沙障是将沙丘上的粘土堆成20~30 m高的垄,间距1~2 m,其方向与风向垂直。粘土固沙施工简单,固沙效果好,保水能力好,但需要大量粘土。
2.用致密物质覆盖沙面。
以色列尝试过一种用塑料薄膜固沙的方法,就是用塑料薄膜覆盖沙漠,用石头等重物压住。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水分流失,但塑料薄膜容易被风吹起,使其失去固沙保水功能,造成二次污染。
3.严格控制环境的人口容量。
中国西部生态极其脆弱,易破坏难恢复。“地广人稀”只是表面现象。因为环境容量非常有限,很多地区的人口已经过饱和。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北方荒漠化地区总人口已达4亿,比建国之初增长了160%。新疆陆地面积160万平方公里,只有4.5%的绿洲可供人类生存和繁衍。目前,农业地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0人。青藏高原谷地的合理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不超过20人,而现在这个地区有90人,大大超过了土地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