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被誉为什么 季羡林被誉为什么称号
季羡林被誉为国学大师、一流学者、国宝级人物。季羡林早年留学。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和巴利语,能看懂俄语和法语,尤其擅长土货罗。他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擅长这种语言的学者之一。季羡林作品编入《季羡林文集》,共24卷。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出生于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原名季,字启灵。著名国际东方学家、语言学家、作家、汉学家、佛教徒、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他是北京大学终身教授,与宗i饶并称“南饶北季”。
季羡林早年留学。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和巴利语,通晓俄语和法语,尤其擅长土霍洛语(印欧语系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系)。他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擅长这门语言的学者之一。他的作品被编入《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用于“梵天、佛教、土火罗文同时研究,齐飞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学理论研究”。他生前写过三个头衔: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季羡林在阔别10年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同年,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创办了东方语言学系。季羡林回国后,重点研究了佛教史和中印文化关系史,发表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学术论文。解放后,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