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巨额国家资金支持
中国所有高校最大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可以说,一个学校的财政拨款的多少,基本上代表了这个学校有多好。
在高校的财政拨款政策中,有一项单独的“专项补助资金”,即985工程专项资金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确定的16项重大专项资金。,实际上是对985和211大学的追加拨款。
比如清华大学2016年的年收入总额就达到了惊人的219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同样是985的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2016年收入都在100亿元以上,而其他非985、非211高校的年收入甚至没有超过30亿元,甚至不到这些顶尖985高校的1/3。
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造成的软硬件设施差异,我觉得没必要细说。很多985、211的大学甚至因为经费花不出去而发愁(因为每年的财政拨款都是按照前一年的支出来的),只能用花不出去的钱去建各种校园建筑。
2.名校网络
“物以类聚”,这句话其实反映了残酷的现实。
中国的985和211院校往往有非常完备的校友资源。可以说在各行各业的顶端都能看到这些985、211的毕业生。这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你在以后的工作、科研、生活中会有别人没有的巨大优势。
而国内其他非985、211高校其实在校友资源方面做得相当差,或者可以说是刚刚起步。一是校友不如985、211高校的校友,二是之前不太重视校友工作。
所以,如果你有能力,一定要考上985和211大学,因为这意味着你会有非常好的校友网络。
3.就业优势
前几年有很多公司在招聘中明确规定“只招收985、211高校毕业生”。但是由于目前的法律规定,市面上已经没有公司这么明目张胆的写了。
取而代之的是“优先考虑985、211院校毕业生”。虽然这句话看似没有框定条件,但实际上这些大企业的HR在招聘时只接受985、211院校的毕业生,所以只是换汤不换药。
如果想进入国企、大型互联网公司这类待遇不错的企业,一张985或211的大专文凭必不可少。并不是说这些企业一定看不起其他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只不过,与“大海捞针”相比,将条件限定为“985、211院校毕业生”会让他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成本找到人才。
如果你是985、211大学毕业的,就业的时候就有了金字招牌,找工作的时候就有了巨大的优势。
4.科研保障率远高于普通大学。
随着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没有硕士学位的岗位很多,所以毕业后读研究生是很多大学生的选择。
985、211高校在研究生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高校保研率都在50%以上,其他985、211高校保研率都在20%以上,普通高校保研率甚至不到10%。
如此大的升学率差异,意味着如果你考上了985和211,你将很有可能轻松入学,继续深造。
即使考研不成功,也可以继续考研。在考研复试环节,你985、211的本科背景可能值30分,因为985、211院校的导师更愿意接收985、211院校的学生。这不是学历歧视,而是残酷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