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第1张

小说叙述视角作用 小说叙述视角及作用是什么

1.全知视角(零视角),叙述者>人物,即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无所不知,有所觉察,他无法向读者解释他是如何知道这一切的。正如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原理》中所说,“他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作,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作家。这无疑是传统而‘自然’的叙事模式。作者出现在他的作品旁边,就像一个演讲者伴随着一张幻灯片或纪录片来解释一样。”这种“解释”可以超越一切,他知道任何地方发生的一切,甚至几件同时发生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并讲述它。

2.这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叙事视角,很像古典小说中的说书人。只要叙述者想做一件事,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听、看、走进人物内心,知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事情,并不困难。所以这种叙事视角最大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视野无限,适合于空这种延展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主题,所以颇受史诗作品的欢迎。其次,便于全方位(内外、前侧、虚实、动静)描述人和事。此外,在局部临时改变或转移观察或叙事角度也很灵活,既增加了作品的可信度,又使叙事形式发生了变化,从而加强了其表现力。简单明了的叙述,让读者感到轻松,也是它的优点之一。

3.因为以上的优越性,全知视角虽然已经被认为是过时的,但是今天依然存在。

4.但这种叙事视角的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经常被批评和怀疑的是叙事的真实可信度,即“全知”。冯·默特尔·艾姆斯(Von Myrtle Ames)在《小说美学》中说:“一般的方法是这样的:全知的作家不断地插入故事中,告诉读者他所知道的。这个过程的不真实感往往会破坏故事的虚幻感。除非作者的神态极其有趣,否则不欢迎他的介入。”因为这里只有作者一个声音,一切都是作者意识的体现。再者,这种叙事形式总体上是封闭的,其结构相对僵化,时间空基本上按照自然的时间顺序延伸或变化,缺乏跌宕起伏;再加上是“全知”叙事,留给读者的再创作空间非常有限,迫使他们被动地跟随叙事,显然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5.叙述者=角色,即叙述者知道的和角色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是用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和感觉的角度来传达一切。叙述者无法提供人物还不知道的东西,也无法解释这个或那个,像“全知全觉”。由于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身兼两职,或讲述自己的经历或叙述所见所闻,其话语的可信度和善意自然超过全知视角叙事,这也是现代小说多采用的原因。这种类型,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奈特将其命名为“内部焦点叙事”。这种内在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目击者视角。

6.主角视角的好处是,人物对自己事情的叙述,自然带来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把自己内心隐藏的东西揭示出来。即使他的文字有些夸张或自嘲,读者也可能会把这当成他性格的外在表现,而不是像“全知”视角那样去批判和质疑。此外,它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全知视角全方位描写人物的优点,特别便于揭示主角自身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通过运用一定的艺术方式,从外部进行描写,联系其内心世界。这种视角的主要局限是受人物自身条件的限制,如年龄、性别、教养、思想性格、气质、智商等。如果没有弄对,很容易导致主角的处境和他的叙事风格、语气、叙事主题的错位,结果会像全知视角一样不可信。另一个缺陷是难以描述背景复杂的重要主体,娜塔莎·罗斯托娃不可能是《战争与和平》的总叙述者。但讲述个人历史往往是得心应手的,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和《阿甘正传》。第三,难以描述充当视点角色的主角的外在形象。勉强这样做就像照镜子,难免有些做作。

7.证人的观点是次要人物(通常是线索人物)叙述的观点,其优越性大于主角的观点。首先,作为亲历者,他的叙述更加客观有效地塑造了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这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在必要的时候,叙述者可以对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情感反思和道德评价,这不仅为作者的间接介入提供了便利,也为作品带来了一定的政治色彩和抒情韵味。普希金的贝尔金小说中的枪击和驿站是具有代表性的见证叙事。它的第三个好处是,叙述者听从别人的转述,临时灵活地变换叙述角度,从而突破自己知识的局限。比如《邮差》中邮差的女儿杜尼娅被骠骑兵拐走的故事,就是邮差叙述给“我”的。第四,目击者在叙述主要人物的故事时,由于他进入了现场,往往形成了他们之间的衬托、矛盾和对话关系,这无疑会加强作品中人物和主题的表现,有时还会促进情节的发展。然而,证人的观点也受到叙述者的知识、性格、智力等的限制。有些事情的真相和主要人物的内心,只有通过主人公本人的上述话语才能揭示。如果这样的文字写得太长,可能会冲淡基本情节,叙事平淡。

8.从具体分析,我们认为作者并不比主人公更自觉。这是一种基于互惠关系的叙事作品。作者从来不比人物或主角知道的多,而是以对等的力量参与对话。在当代小说中,有很多作品都是从这个叙事角度来叙述的。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扩大了作品的表现力。在冯骥才的《高个子女人和矮个子丈夫》中,作者选择了居民对团结大厦的憧憬作为叙事视角。这种叙事视角一直难以揭示这对不成比例的夫妻之间的秘密。编剧固执地坚持这种叙事视角,所以最后我们只得到几张和团结楼住户的画面:他们外表不协调,他们被批判被迫离开,他们重逢甚至道别。小说不仅用这些画面征服了读者,也让我们的思绪随着画面间的空白而流连忘返。

9、叙述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73555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4
下一篇 2022-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