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地中海饮食2022-07-14  21

生鲜冷链物流的发展模式分析 具体原因分析

具体原因如下:

1.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标准体系不完善。中国人吃熟食的习惯决定了居民对食品原料的质量要求不高,这使得食品物流企业往往习惯于关心食品的流向和成本,而忽视了在食品储存、运输和配送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在交接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物流质量标准和检验手段,使得鲜活易腐低温产品“断链”、“不冷”成为常态。目前中央、地方、各行业发布的冷链标准有上百个,但大部分都是推荐性的,很少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导致很多不规范。比如冷链食品方面,除了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冷冻食品物流规范》,还有《禽肉冷链运输管理技术规范》、《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等。很多标准没有形成体系,存在重复、交叉等现象。

2.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大部分冷链物流运输没有配备定位、温度监控等信息化设备;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信息系统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冷链物流企业缺乏覆盖冷链物流全过程的信息监控手段,缺乏“断链”监管。

3.生产体系不成熟。冷链产品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点制约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进程。目前,现代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和“第一公里”分拣和预冷方案的实施效果不佳。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点增加了冷链环境和流通成本。以农产品为例,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各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但农场劳动力数量依然庞大,管理10亩以下耕地的农民数量依然超过2.29亿。农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4.缺乏引领市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布局。2015年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总收入仅占全国冷链物流行业总收入的10%,呈现出经营模式粗放、规模小、集中度低的特点。目前冷链物流以简单运输企业为主,而综合性和供应链企业较少。冷链物流存在设施陈旧、利用率低、信息化滞后、流通损耗大、成本高等问题。“最后一公里”仍然是以“冰袋+塑料发泡箱”为代表的传统流通模式,冷库以货物存储为主要功能,往往不具备分拣和配送处理能力,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

5.缺乏政府支持。政府可以在技术培训和管理咨询方面有所作为。以美国为例,政府不仅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教育,农业部也有大量人员专门从事农业信息统计,长期跟踪各地农作物的品种、面积、长势和产量。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政府定期向社会发布,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7292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