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让人看不起这些互联网巨头

越来越让人看不起这些互联网巨头,第1张

我和一个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聊天,问他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创业。他给了我三个理由:

第一,现在互联网行业整体已经企稳。从个人收入来看,如果想实现财务自由,在成熟的公司基本不可能实现。你只能选择创业;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洗牌即将开始。传统互联网巨头过去在PC积累的优势转移到移动互联网,控制力明显减弱,给了创业公司一些新的机会;

再次,互联网巨头的公司进入稳定期后,用户数量已经达到相当数量。如何“服务”这些用户,是互联网公司非常大的问题。所谓“战守山河”,就是用户太多。虽然没有新的成本,但是在一些细分领域,互联网巨头要想涉足,就得花更多的运营投入。所以有一些行业是互联网巨头想做却做不到的。

可以说这位企业家做了一个非官方但中肯的回复。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前两点可以说是一些比较体面的官话,很多地方大家都能看到,但最后一点对我触动很大。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更多用户”可能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纵观目前互联网行业的格局,BAT三家都选择了一个用户聚合度高的行业。但如果说“垄断”没有标准答案,BAT三大行业的社群效应也是一个递增的过程:

百度的搜索用户聚合最弱。在百度搜索的内容结果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百度自己的产品——百科、知道、贴吧等。这些百度自己的产品,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弱社交关系,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承担了维护用户粘性的角色,从而不断形成用户的聚合;

阿里搞的是“买卖”。相比百度,聚合已经提升了很多。因为买卖是双方行动的结果,阿里依靠买卖双方的相互绑定,使得用户的迁移不像搜索市场那么容易,这就给阿里留下了相当数量的用户;

腾讯是做社交的,可以说天生就有超高的用户粘度。如果说阿里的买卖双方还是一种弱关系——买卖双方除了交易没有特别强的绑定关系,那么腾讯可以说是一种绝对强的关系。用户的迁移意味着整个网络的重新变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交易所和易信的产品不比微信差,但最终对腾讯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BAT三家由弱到强的聚合效应,从根本上保证了他们在所在行业发展的“亘古基业”。但如果再看上一篇文章提到的细分,他们在细分中的涉入度和适应度是完全相反的状态。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近年来,导购市场异常火爆。美丽说蘑菇街,优惠800元,在淘宝之上,可以说是开创了另一个世界。这些导购网站在初期其实运营门槛非常低。给淘宝做一个“品类”,每个月就能拿到不少淘宝客佣金。虽然淘宝对这种“羊毛出在猫身上”的行为极为愤怒,但似乎除了调整政策遏制之外,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淘宝自己做的一些产品,比如天天特价,爱淘宝,都没有美妆做的响亮。

另一个案例来自腾讯。最近又曝光了Q5.2版本,增加了“请吃饭”功能,主打陌生人社交,让原本请你吃饭的App惊出一身冷汗。但如果你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其实,请人吃饭并不需要背负什么负担。至于“请吃饭”这个功能,其实除了拉用户,更多的工作还是在运营端。如何设计一套用户信用体系,如何删除那些饭盘,需要巨大的运营投入。QQ的用户太多了,当你俯身去做这样一个功能的时候,你会发现操作根本跟不上。

从这两个案例来看,淘宝和QQ因为用户规模大,在一些细分的运营上很难真正弯下腰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为QQ比淘宝更强的用户聚合能力,淘宝在细分领域还是大有可为的(虽然不是那么理想),但是QQ在细分市场很容易陷入运营的泥潭(预测,虽然还没看到最终结果)。

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解释强弱关系最恰当的方式。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强弱。在不同的环境下,强弱关系会相应变化。最起码,创业者在细分领域积累的用户可以说是为自己的产品量身定做的,而巨头的用户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真正适合新业务的。

因为在巨头公司,一个新产品是从一个小团队开始的。如果巨头只是简单的把大量用户引入小产品,在没有相应运营能力支撑的情况下,用户就会蜂拥而至。最终,这些不明所以的用户不仅不会帮助产品,反而会毁掉它。

明白这个道理,那么:

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你还在担心BAT和你的竞争,那你一定是姿势不对,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对于BAT来说,在互联网的蛮荒时代胜出后,如何守住自己的地盘,进行二次创业,你准备好了吗?这还不是说,也许代价会很高——要挑出合适的用户是很痛苦的,比如把丰满的羽毛拔下来重新长出来。

“强者捍卫,弱者共”原本是互联网行业永恒的真理。

文/杨钧钧,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杨钧钧扎坦”[h/]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71273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3
下一篇 2022-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