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的经验总结

创业失败的经验总结,第1张

我怎样才能加入这个项目,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

2014年3月,在当时的南昌,人们还不习惯使用微信,刷朋友圈在校园里流行起来。微博的时代已经过去,微信的时代正在到来。很多人还在问“微信和QQ有什么区别?”当时我就开始嗅到微信可能会带来商机。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让马云寝食难安。微信通过一个红包游戏让上亿用户绑定了银行卡。一个IM社交工具绑定银行卡,用意众所周知。微信商业化来了!三月份正式接触团队的时候,就是我看到机会来了的时候。一个移动商城,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入口,虽然当时界面极其丑陋,却以一种贴近我内心的方式进入了我的生活。

首先是团队。已经有两个全职合伙人,一个付费合伙人。其次,购物平台用php订单系统改造,界面极其难看。这时我以技术员的身份加入,开始承担所有的平台设计开发工作。

那时候,可供选择的途径并不多。魏梦乐享刚刚起步,Pocket Pass还不太出名。我决定从长远来看,完全由我自己来研究和开发这个平台,以确保我们能够自己掌握所有的信息,并且用户信息不会被泄露。不到一个月就推出了全新的平台,在界面和功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这个项目的概念很简单:移动商城。所有的移动端,包括微信、微博、QQ,都可以从我们商城订购商品,甚至可以通过短信订购。我们想做的是移动购物体验。现在看来如此简单甚至过时的概念,在当时其实是非常新颖的。当时很多人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口号,但实际上没有人去做。我们是先驱者(和殉道者)。

期间大家一起讨论最多,最终确定了整个项目的远大志向——区域生活(消费)服务入口,从大学开始,逐步扩大。相比淘宝JD.COM,我们更贴近用户,我们是学生身边的人。我们是学生出身,信任感比较高,发行团队比较小。最快15分钟就能作为亮点送达,吸引用户,慢慢培养用户通过手机消费的习惯。在拥有足够多的用户后,我们会转型O2O生活服务平台,覆盖最适合本地消费的移动服务,比如店铺推荐、教育、就业招聘、像大众点评一样的娱乐休闲等。一开始我们把自己当成“小JD。COM”,这意味着移动端的JD.COM模式,但它比JD.COM更可靠,体验更好。后来各种想法加进去之后,连一个模型都总结不了。我们觉得应该是新模式,只是还不知道怎么叫。

项目是如何陷入停顿的

这个星期,我们一帮人一起吃了最后一顿饭。负责人说要继续做下去,但我看到他已经完全偏离了自己当初的想法,甚至和互联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决定放弃这个项目,因为我已经为自己规划好了如何在互联网领域成长,所以我决定先让自己顺利毕业,然后找一份web开发或者产品相关的工作安顿自己。

4月份我开发出第一个版本后,主动提出去找融资。然而一阵狂热之后,就没有了下文。当时我有点不解,但没有同意。我继续加大对该平台的研发投入。5月份,团队有了新的合作伙伴,引入了新的资金,团队成员确定为6人。6月份生意开始萎靡,7月份也处于类似的倒闭状态。8月,公司成立,租了一间不错的办公室。我再一次对平台进行了大幅升级,向着我之前提到的宏伟目标前进。升级后在界面上实现了webapp效果,体验的时候感觉很爽。9月初,在升级促销的推动下,生意有所回暖,但依然没有出现巨大的反转。另外,项目负责人扔给我一句话:就是为了赚钱,让我很快开始对项目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到了9月底,经过宣传推广,饿了么美团开始疯狂抢占市场。此时的环境和氛围与我3月底刚入队时大相径庭。微信发展太快,微信业务有很强的噱头,朋友圈代购,鞋子,化妆品,蜂蜜,小姑娘创业,超级课程表准备拿阿里的几千万投资。所有的飞速发展,只能感叹我们走得太慢了。我甚至开始怀疑我们到底走了一条什么路,是否在主流发展趋势中。这时,团队内部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负责人完全脱离业务,每天在办公室不知道做什么。仓库的配送管理一直不能提高效率。负责营销的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帮助交付订单,但最初支付第一笔钱的合作伙伴从未辞职。我也开始动摇了,回想自己半年多的努力,放弃了相对稳定的兼职开发收入,全身心投入两个版本,但是上线的产品都没有人按照我的设计来处理。最后界面一塌糊涂,让我觉得自己的孩子都是歪的。

10月,我选择停止RD,回到自己的生活。我只是在需要技术提升的时候做了一些调整。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退学了,感觉很委屈,公司也不去了。其实我是处于慢慢离开的状态。11月,三个合伙人加入淘宝,团队解散。直到最后一顿饭,最后一次见面,才像尘埃落定一样,彻底告别这段创业经历

创业失败后的教训反思

前3次失败我都有过,看起来很淡定。当余佳文去中央电视台的《少年中国》做节目时,我很钦佩他。“没钱就去赚钱。赚钱了,回头见,继续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有理想,自由,自我约束,这些我们都知道,但很少有人去遵循并最终成功。我也从这次创业中收获了很大的收获和教训,其中最重要的是给创业者的。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什么样的项目?而且项目背后的理念和模式够酷,以后能赚大钱?

这是一个基本问题。如果一个创业项目一点都不酷,那么做的人在后面肯定会觉得无趣。所以,即使旧瓶子换成新瓶子,你也要让你的项目在理念、文化、潮流、模式上看起来很酷。很多听起来很玄乎的产品都是这样才发现原来是一样的。项目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团结团队。团队成员创业是为了两件事,理想和钱。他们创业阶段没钱,所以理想最重要。所以最需要认真思考和表达项目的核心价值,能改变世界,能带来多大的规模,能用多大的估值来衡量其价值。

除了产品价值观的模糊,过多的分心也干扰了整个项目的发展。设计好开发方案后,不仅没有按照计划进行,还被想成了一个,各种杂七杂八的想法混在一起,让整个项目像个大杂烩,没有重点,没有亮点。最后,一个团队成员还说,我们这里是网上杂货店。如果你连自己想做什么,要达到什么具体效果都不知道,你能创造出什么样的事业?

如果你自己分析的时候发现项目的模型有问题,就要坐下来反思,停下来学习试错。互联网时代,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很多看起来很酷的东西不到两个月就过时了。快速迭代和项目升级也很重要,这是留住用户的重要基础。如果大的模式和整个行业的发展一致,我们可以继续做下去。如果没有,那就回去好好想想怎么发展,找到一个可行的办法。固执,不知道最后怎么死的。

2。没有一个可靠的团队,一切都是徒劳

“靠谱”这里指的是团队在项目中的角色,而不是独立个体的性格。现在终于明白了两件事:为什么投资人看团队,为什么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团队有六个人,对于其他创业团队来说是相当大的一个数字了。然而事实是,除了我,没有人有互联网的创业背景。其中两人有过在传统行业创业的经历,只有一人半有互联网领域的经历。其他人根本没有“互联网思维”。这样的团队在运营一个互联网项目,说起来有点搞笑。但不是说没有互联网基因就不能创业!马云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吗?我觉得我的团队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

不喜欢学习。加入团队的第一天,我自己带了书,包括一些当时最新的互联网趋势和思维分析的书。公司成立后,我特意要了一个小房间,作为空房间,用来看书和交流。但是,没有人看这些书,也没有交流的氛围。我在内部邮件里表达了这方面的担忧,但是没有人。

对人才的欲望低,从头到尾都没有主动去挖人,尤其是技术和市场方面。后来新成员陆续加入,不要工资也不要股份。结果这样的人后面都不要了。

人员角色能力不足。虽然我自己开发了两个版本,但是我熬了一夜。从始至终,只有我一个人在发展。本来应该我来扮演产品的角色,但是一直没有配备新的程序员。我找到设计了。虽然我也应该去找程序员,但是作为一个团队,我好像一点都不在乎。我对技术的不推崇也是我后来的失望。除了技术,没有营销和运营方面的人才。我觉得六人组真正能满足角色能力需求的不到一半。

合作能力不好,合作也没有特别的不足。但由于观念和性格的差异,他们往往无法理解对方,或者变得盲目自大。合作远非理想的默契。

股权分配。6人,其中3人各多付20%左右,另外3人占13%。现在想想这个结构,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有点莫名其妙。是平均主义吗?谁对团队更重要?一点概念都没有?

总之,整个团队往好了说还不够成熟,往坏了说还不具备创业成功的潜力。

3。与什么样的项目领导一起工作很重要

网络上流行各种互联网项目死法。这都是对项目负责人说的。对于项目的联合创始人来说,这个项目只有一种死法:死而无名。除了像阿里腾讯这样的超大型上市公司,联合创始人比较出名,各类小公司都是CEO或者原项目负责人出名,其他基本都是绿叶衬托。如果项目被杀了,那么项目负责人可能会被更多的投资人知道,那些不负责的创业者只是默默的消失了,连名字都没听过。所以对于联合创始人来说,跟随正确的负责人很重要。

项目因为人为因素而死,和因为钱而死是不一样的。如果项目因为人的无能而夭折,那么合伙人顶多能学到一些程序性的东西,比如怎么做,怎么处理问题,学不到思维和价值观的东西。如果一个团队充满战斗力,即使项目因为缺钱而夭折,合伙人走出去也能被其他企业接受。

总的来说,我的项目负责人有几个问题:项目目标不明确;没有产品的核心价值观,想法就是赚钱;商业计划书写不出来;不吸引资金稳定军队;没有拓展实力的天赋;团队管理能力差,没有凝聚力;虚荣心膨胀,后来拿公司的名声和其他老板争酒桌文化;实干,躲在办公室里,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无法对实际问题做出高效的判断。

4。我个人理性不够

选择创业作为青春活力的体现,没有错。但是遇到一些问题时,碍于面子和朋友关系,不能果断决定。在创业的过程中,你对成本的评估能力差,导致自己的资金出现困难。你对自己事业的成功抱有侥幸心理,在看到重大风险因素时,不能理性选择退出。

因为出来创业的都是朋友,后来进来久了就成了哥们,所以当遇到价值观对立,看到项目可能失败的时候,不敢打破人际关系,选择了退出,甚至因为有了退出的想法而感到羞耻。所以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我说“好朋友不一起创业”了。我很惭愧,因为整个团队只有我一个人做技术研发。如果我怀着一颗狠心离开,平台开发就废了,项目就废了,所以从9月份开始基本上就一直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事实证明,我自作多情了。如果我提前退出,他们要么直接使用口袋通等第三方平台,要么直接停止项目,也可以避免后期亏损。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反映了我的不成熟。

而在我发现整个项目具备了前面提到的导致失败的所有原因之后,我依然心存侥幸,心想:“如果成功了呢?”。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很幼稚,甚至很庸俗,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完全不像一个企业家。我和负责人吵架,他居然说项目只是为了赚钱,什么改变世界创造价值的都是扯淡,我心理上就知道失败是迟早的事。一个项目如果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核心价值文化,凭什么活下去,受投资人青睐?赚钱?什么方法赚不到钱?搬砖一天要花近200元。然而,我是如此的天真。一方面,我不忍心离开自己苦心经营了这么久的项目。另一方面,我觉得如果一个投资人的眼睛长在屁股上,砸我们几百万,我现在就亏了。所以我留在了队里。

如果以上都是感情用事,那就可以理解了。毕竟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但我也在理智上输给了自己。

第一,不想拿着工资创业,全身心投入。我不是项目的最终负责人,但我选择无条件全额支付,这是一种无视成本的行为。创业后,之前没有很好的收入,还要投钱,自己的生活还有开销,所以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才发现没钱了。我失去了全心赚外快的时间,所以我的资金链很快就断了。

第二,创业成功的概念过于理想化。我觉得一群好哥们不用太在意谁多谁少,哪怕你以后多拿一点,我只要够用就行了。

第三,素材输入。

第四,对风险评估的结果不够信任。我对项目负责人的不满和对团队的担心,还有我朋友的分析,已经反映出失败的概率特别大。但是我还是不能理智的退出,浪费时间和感情,甘当烈士。

第五,没有利用好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做项目的时候,我太低调了。我一直相信,只有好的产品才能被认可。我现在对各种浮夸工程嗤之以鼻。后来我意识到,就算项目烂,我也要不断地利用这个平台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因为当我以后再次创业的时候,至少会有更多的投资人认识你。可能你的名气已经在那里了,可以聚集很多人或者资源。

结论

创业本来就是一场赌博,创业者会心甘情愿,一厢情愿。我说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企业家。企业家是那种被自己卖了的人。他们无法被拯救。只有当他们的梦想破灭时,他们才能醒来。如果你成功了,梦想实现了,你就继续通过传销的方式去卖别人。这是我这种年轻有激情,不甘寂寞,认为世界可以改变的人的真实写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7126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3
下一篇 2022-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